文汇报资料图片
如果要问数字化转型和你我有什么关系,不妨先回答上海数学中心首席教授、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院长冯建峰的几个问题:有几个亲密朋友对大脑发育最有利?影响寿命长短的最关键要素是什么?睡多少时间最有助于养生?……这些有趣问题的答案,都可以用大数据研究的方式获得。
今天,闵行区城市数字化转型活动周主题论坛暨“数以智用 万象更新”DIC 2021中国数据智能大会在大零号湾科创大厦举行,作为“2021上海数字化转型活动周”重要组成部分,闵行区全面展示数字化转型建设阶段性成果,探索共赢未来的数智化新路径,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贡献“闵行样本”。
大数据构建“感知”生活新范式
有几个亲密朋友最好?冯建峰团队分析了50万个个体样本后得出结论——5个。“成长过程中有5个可信赖可倾述的朋友,可以最大程度促进大脑发育,得多动症的可能性也最低。”他说。
这一研究还关联到另一项趣味研究,什么是影响寿命的最关键因素。冯建峰的答案是跟社会接触的程度,这意味着和社会接触越多,越参与到群体活动中的人越长寿。在这项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中,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排名第三。
大数据正成为提升感知,构建行为习惯的新基石。据介绍,闵行区率先启动数据模型建设,对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应急数据、营商环境等应用场景的19.24亿条归集数据进行治理,目前已开发51个模型,其中15个已展示可视化分析。包含“一舱一中心、一门户和八平台”的大数据资源平台已基本完成基础功能架构建设,目前已归集52家单位、238个应用系统数据,数据归集率达92.4%。在2020年度全市公共数据质量考核中,闵行区位列全市第一,2021年各月度考核中,闵行区基本保持全市前三。
“居家虚拟养老院”“虚拟走班数字教育”受好评
数字化转型,关键在便民。闵行区利用数字赋能提升就医、教育、交通、社会保障等服务的便捷性,形成了8个领域的应用场景链。“居家虚拟养老院”“虚拟走班数字教育”等一批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受用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深受好评。
在就医方面,闵行区作为市级示范单位,完成了深化精准预约(诊前)、智能预问诊(诊前)、互联互通互认(诊中)、医疗付费“一件事”(诊中)、电子病历卡与推送电子出院小结(诊后)等便捷就医建设,在全区20家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
在数字居住领域,新虹街道完成了违停地磁、智能烟感、智能消防栓等终端设施接入,初步形成小区健康画像;江川路街道基本完成“疫苗智种”场景、智能垃圾监管平台建设。新虹街道、华漕镇还在试点“虚拟养老院”,利用一个信息平台,整合养老机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家政服务等养老资源,让老年人居家就可以享受养老院的各项服务。
促进数字化企业生力军发展壮大
城市数字化转型也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需要。据介绍,闵行区三季度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53亿元,同比增长95.3%,占地区GDP比重达10.9%。
主办方供图
会上,闵行数字化转型“朋友圈”的第一批企业生力军——上海紫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松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获得授牌,企业将借助政府搭建的平台,更深入地参与、服务、力推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奏响数智“大合唱”。
闵行区人民政府与上海电信、上海联通、上海移动、上海铁塔分别签署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协议约定四大公司将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家园、医疗、教育、惠民养老等领域对闵行数字化转型做好全方位支撑。
作者: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