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科学嘉年华”之“农业科技论坛”上,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带头人邓启云带来好消息,他们培育出一种在40℃极端高温下也能稳产的水稻新品种。
1996年农业部启动超级育种计划,20多年来,超级杂交水稻在产量上取得重大进展,“我们过去水稻品种产量是600公斤,现在已经上升到了1000多公斤。”邓启云说。
这个“耐高温”的新品种来自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第四期超级稻。“我们原来培育的超级稻品种在2007年夏季高温影响中的脱颖而出,但这一品种在遭遇2016年长时间高温时已经不耐高温了,我们又导入了非洲稻耐高温基因,培育的新品种不仅高产稳产,稻米品质也非常好。在38.9℃的高温下,比别的品种结实率提高30%以上,在41.6℃的极端高温还有55%的结实率。”他说。
除了“耐高温”的水稻,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还介绍了一种能像甘蔗一样“一种多收”的水稻。据介绍,多年生稻是水稻育种的一个创新,只需栽种一次,就可连续收割两季或通过越冬后收割几年,期间不需要再购种、育秧、犁田、耙田、插秧,极大地减少了劳动力投入,降低了稻农的劳动强度,并且产量保持相对稳定,突破了传统水稻的耕作方式,实现了水稻的轻简化生产。目前该品种在西双版纳已经连续采收6年12季。
“我们用了世界上10%的耕地,生产了21%的谷物,25%的肉类,30%的水果,高水平地养活了18%的人口。”柯炳生说,未来的挑战则是用更少的土地、水和劳动力资源,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
作者: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