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3日),在2021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显示,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指数九年翻两番,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十三五”以来,国家高新区创新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成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并率先形成了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正在形成深度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的发展平台。
《报告》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编写。今年是该系列评价报告自2013年发布以来的第八期,本期《报告》评价对象范围涵盖至2019年底的全部169家国家高新区。
据统计,2019年,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GDP)达12.14万亿元,GDP总额相当于全国GDP的12.3%。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R&D)经费内部支出占园区生产总值(GDP)比例为6.8%,是全国数字的3倍多;企业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36.3万元,是全国全员劳动生产率的3.2倍。这充分显示出高新区加大创新投入所带来的高额收益。
《报告》认为,国家高新区整体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10年至2019年,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从100点提升至326.4点,九年增长了226.4点。其中,2019年总指数较上年增长43.8点,指数增速达15.5%,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活动绩效、创新国际化、创新驱动发展五项主要指数均有显著增长。
在各项指数中,2019年创新创业环境指数表现尤为突出,其对总指数增长贡献率达到56.4%,远超其他四个分指数,且连续九年指数曲线呈“J”型增长。这说明,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得到快速且持续的改善,已率先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随着创新资源要素的不断集聚,国家高新区创新投入产出成效显著,逐渐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格局,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报告》显示,2019年高新区企业当年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达6783.9亿元,同比增长42.2%;企业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30648元,是全国就业人员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2891元)的10.6倍。
此外,自2016年起,国家高新区创新的国际化指数增长曲线开始快速拉升,2019年该指数创下530.7点的新高,其增速为五项分指数之冠。2019年高新区内资控股企业设立的境外研发机构数达1238家,同比增长30.7%;当年申请的PCT国际专利受理量达2.7万件,同比增长16.7%,占我国PCT专利申请受理总量的44.6%。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家高新区已迈向更高层次开放的新阶段。
面向“十四五”,《报告》建议,国家高新区建设应全方位响应并参与新型举国体制;聚集与培育创新资源,为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释放创新潜力;抢抓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布局新场景、发展新经济;高质量培育高科技企业,全链条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高标准建设智慧新城。
作者:许琦敏
责任编辑:任荃
图片来源:《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