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流体力学家童秉纲因病医治无效,7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童秉刚院士为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童秉纲是我国力学家、教育家,1927年9月生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195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1953年,他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讲师及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1961年调到中国科技大学工作,历任流体力学教研室主任、近代力学系主任,1981年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到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任教。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据《科学时报》报道,童秉纲1961年调到中国科大后,曾协助钱学森等科学家建设了中国科大流体力学的专业教学体系。
“童秉纲1961年调到中国科大不久,便接到了(时任)系主任钱学森布置的任务,为首届(58级)近代力学系学生补课。”报道称:钱学森认为这届学生的数学力学基础不够扎实,于是找到童秉纲,希望他担负起为他们强化力学基础的教学任务。
“这是一项很棘手的任务,好像煮夹生饭一样。当时该年级有8个班、200多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程度不一,讲起课来众口难调。经过认真思考后,童秉纲认为补课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力学研究的方法论。他最后决定讲授最基本的但有深度的内容,既帮助尖子学生加深理解,也能为一般的学生所接受,然后通过大量习题的训练,来着重解决如何从实际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理解、分析和锻炼,帮助大家真正理解并建立起力学的思维方式,真正掌握力学的方法论。”
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成功的。200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组织童秉纲从教55年庆祝活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朱克勤回忆:“童先生讲课条理清晰,物理概念和数学推演并重。41年后的今天,课程仍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在激发专业兴趣方面使我终身受益。当时的两册讲义,至今仍珍藏在我的书架上。”他说,正是由于童秉纲的引领,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当年高速空气动力学专业的15位同学中,有多人几经周折后仍回到了喜爱的流体力学专业,终身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童秉纲从教55年,培养了16位博士。在执教生涯中,他始终坚持“要给学生一勺水,自己就要先有一缸水”。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人民网、科学网、光明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