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的半壁江山,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口罩作为重点防护产品再次受到广泛。日前,上海容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联合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新冠肺炎物资公益平台”共同发布了《全球口罩产业链布局及企业集聚布局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口罩产业处于高速发展中,随着一批“新玩家”的转型入场,有望带动产业的整体升级。
“新玩家”入场能否撬动口罩产业生态
不久前,上海巨臣婴童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开发出国内第一款可循环使用、多次消毒的医用级防护口罩,这款产品的核心技术并不是外观设计,而是一种厚度不超过3微米,防水、透气,对颗粒物初始过滤性能超过99%的纳米纤维微孔薄膜,这种薄膜虽然早就存在,但此前从未在口罩领域大规模使用,是巨臣这家童装设计企业将引入口罩行业。据悉,目前这一口罩已火速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纳米纤维微孔薄膜
无独有偶,上海罗莱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抓住医务人员用餐不便需求,设计出一款“鼻罩”,仅用三天时间就从图纸变成了产品,且已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
小米等互联网企业也把其在智能产品领域的经验带到了口罩行业,根据《报告》调研,它与巽一(香港)有限公司合作申请了多件专利,包括口罩的定位、口罩的呼吸监测方法等,未来会出现一些具有自动监测,自动定位功能的口罩。
另外,在口罩的呼吸阀、口罩的检测、口罩生产设备等技术上,中国口罩企业已经开展了一些的尝试和研究,“新玩家”能否引领口罩产业升级,令人期待。
中国口罩产业链完备,产业升级令人期待
《报告》显示,中国有近400家口罩生产企业,数量约占全球1/3,近年来,我国口罩产业更是处于高速发展中。2015年-2019年,口罩的年产值增长率维持在10%以上,去年我国口罩产量超过50亿只,产值达到103.35亿元,其中可用于病毒防护的医用口罩占比高达54%。
事实上,口罩从原材料到消费者手上要经过三道关,上游企业是原材料供应企业,一般口罩的原材料是聚丙烯加工制成的无纺布,医疗口罩的核心部分是高熔指聚丙烯制成的熔喷型无纺布,中游是生产企业,下游是销售企业。据工信部的数据,我国口罩产业链完备,这也是这次疫情能迅速恢复产能的原因。
根据测算,去年我国口罩最高日产能为2000万只,随着越来越多口罩生产企业复工,以及口罩生产企业24小时不间断生产,预计今年全国产能将大大超过去年的最高水平。
中国口罩企业升级还需重视专利布局
和中国庞大的口罩产能相比,但品牌度并不高。在全球知名的19个口罩品牌中,有6家日本企业,4 家美国企业,3 家德国企业,中国企业榜上无名,这与口罩企业拥有核心专利数量不多有关。
《报道》通过筛查口罩专利发现,大部分中国口罩企业申请专利数少于5件,且与口罩设计相关专利占总数的93%,而有“口罩巨头”之称的美国3M公司的中国专利申请量为284项。
口罩核心壁垒是制作SMMMS布。S表示纺粘层(Spunbond),口罩里面最重要的是阻隔层或称熔喷层M(Meltblown),这些具有独特毛细结构的超细纤维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纤维的数量和表面积,从而使熔喷布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N95实际上就是用聚丙烯无纺布 SMMMS 制作成的能过滤 95%微细颗粒。
“一些企业是通过核心专利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了品牌优势。”上海容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技术分析事业部总经理沈琰琼说。如针对雾霾天气,3M公司推出了带有呼吸阀的口罩,呼吸阀就是其核心专利,这款产品也因此名声大噪。她认为中国想要拥有叫得响的口罩品牌,除了升级技术外,还应重视知识产权布局,实现产业整体升级。
》》》延伸阅读
新冠肺炎物资公益平台简介
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大力支持下联合发布“新冠肺炎物资公益平台”,平台统一收录全国范围新冠肺炎医疗机构医疗物资需求信息、汇集全球医疗物资生产厂商医疗原材料及物资供应信息,构建物资需求“一张图”,支持按物资类型、城市区域、发布时间等多维度查询,帮助物资需求方与物资提供方之间直接、快速、准确对接。
作者:沈湫莎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