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形针”火了。
今天,当B站知名科技UP主“回形针PaperClip”上传了最新一期科普视频“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6个小时后,视频在B站获得了100万的播放量,而在微博上观看人数是2761万次,并登上了微博热搜。
▲吴松磊在某视频创作者大会上
数据精确、内容丰富、动画流畅,“回形针PaperClip”的科普视频一直被冠以“硬核科普”的说法。有人说陪爸妈看过视频后,劝说他们戴口罩更容易了;有人说看了视频后感觉底气十足,有信心战胜病毒了……一则短短10分钟的视频,为何具有如此力量?
用可视化手段讲比头发丝还小的世界里发生的故事
“我想把这个世界上看不到的一切呈现给观众。”在去年底的一场视频创作者大会上,“回形针PaperClip”视频制作人吴松磊这样描述他的创作初衷,自2017年底发布第一个科普短视频以来,他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也不例外,为了让你知道冠状病毒是如何感染人体的,他用三维建模描述了一段病毒RNA(核糖核酸)与细胞“相爱相杀”的故事;为了解释为何要戴口罩,他定格了一张一个人打喷嚏后0.34秒的图像,并用绿色线条标注了100微米以上大飞沫的运动轨迹,用红点标注了小飞沫形成的雾云;为了让你了解病毒的传播规律,他翻译了今年1月24日发表于《柳叶刀》上,描述最早41名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论文,并制作了传播途径动画……
▲视频内容,病毒的感染途径
要知道新冠病毒的直径只有0.1微米,是头发丝的千分之一,而吴松磊用三维建模、动画等可视化手段,建立起一个比头发丝还小的世界。长期研究科普可视化的上海汉图可视化科技公司总经理吴晟昊表示,即使是那些对数据不敏感的年长者,看完视频头脑中也会回想起唾沫颗粒被口罩纤维网挡在外面的画面,这时再叫他们戴上口罩就容易多了。
平静的语言下是理性和克制的情感
“研究过传播的都知道,你需要调动受众的情绪,但我看完这个视频后的感受是理性和克制,觉得他说得特别有道理,与许多网络上动不动就‘震惊’的新闻形成鲜明对比。”同为科普达人的全国科普讲解员大赛选手黄麒通说出了他的看法。
▲视频内容,人打喷嚏0.34秒后定格图
不夸张,不“煽情”,没有“苦口婆心”的劝说,“硬核科普”的每一句话都力求有据可查。比如,在说明只要戴口罩就能抵御大部分的唾液传播,不一定非要戴N95口罩时,他给出了2007年一篇论文的研究数据:咳嗽产生的飞沫核82%都集中在0.74-2.12微米,最难过滤的是直径在0.3微米左右的颗粒,最普通纱布口罩对10微米以上的大颗粒也有80%的防护率。于是,是不是要戴口罩,戴哪种口罩,选择权交给了观众自己,而当观众还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视频已经进入下一段“干货满满”的章节。
“事实上,这符合人们对科学的一般‘情感’——科学是严谨且不带太多感情的。”黄麒通说。也就是说制作人在平静的述说下,已经把某种情绪传递给观众。正如视频结尾所说的,真正的恐惧来源于无知,当你越了解某个事物,就越能正视它,这也是许多人看完视频后觉得信心更足的原因。
全民关注给了“硬核科普”爆红的空间
“回形针,早该红了。”微博视频下方的这则留言高居前几位。浏览各种视频网站也不难发现,许多人早已关注到吴松磊这位制作人,并对他的视频制作水平大加赞扬。
黄麒通表示,“硬核科普”已经成为短视频领域的一股潮流,越来越多的独立制作人进入这个领域,也产生过不少爆款。当下全民关注新冠病毒肺炎的环境,正给了用数据说话的“硬核视频”一次进入公众视野的机会。
果壳新媒体经理孙慧敏曾表示,越是重要时刻,往往也是谣言四起的时刻,然而辟谣的成本正在变高,原本一眼就能识别的谣言,现在需要翻阅大量资料才能证明其真伪。因此,重要时刻更需要有这样一批人制作专业、严谨的内容。这样的声音越多,谣言的“土壤”就越小,做科普的目的就达到了。
所幸,在全民抗击重大疫情的“战场”上,前方有医务工作者冲锋陷阵,后方也有一批科普工作者用他们的作品拨开迷雾,让人们树立直面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作者:沈湫莎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