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场有关新冠病毒研究的紧急伦理会议正在召开。“面对疫情、面对大灾,我们时刻不能放弃伦理的底线。”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主任、复旦大学药学院院长王明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是扯皮,而是必须坚持的科学态度。
或许,这个观点很难被处于焦虑情绪之中的公众所理解。的确,面对大家对疫苗和良药日益高涨的期盼,科研人员也会自我加压:药物研发能否快些?再快些?
“国家药监部门已经开辟了绿色通道,但‘加快脚步’,并不等于‘绕开走’,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对病人负责。”王明伟认为,这是考验科研人员定力的时候。他说,哪怕是确定一种老药是否能够用于新的适应症,也要对其进行一系列临床试验,尤其是对原有毒副作用的再认识,“比如这个老药的副作用就是引起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那显然就不适合用来治疗新冠病毒的感染”。又如,在确定药物有效性的临床试验中,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要求是否可以省略“在疫情面前,你能让部分病人使用安慰剂,从而失去治疗时机吗?”
抗病毒感染新药创制还会碰到的一个窘境是,往往在候选研药物能够走到临床之前,疫情已经受控消退。此时,根本找不到受试病人,研发进程也就此搁置。“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放弃相关药物的研发,我们必须要为下一次的疫情爆发做好准备。”
作者:许琦敏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