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有责任将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向公众普及,科学家要更多地走到公众中去。”在今天举行的2018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颁奖典礼上,76岁北大老校长许智宏发出掷地有声的呼吁。
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旨在表彰本市为科普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今年最终共评出含提名奖在内的116个奖项。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学家许智宏,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获得“科普杰出人物奖”。
许智宏认为,科普是科学家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担任北大校长期间,见到北大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就有了将它们介绍给公众的打算。“我是学植物学的,每当出访海外的大学时,常会被邀请去参观他们的植物园。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都有自己的植物园,如牛津、剑桥等,不少大学也出版其校园植物志、植物图谱,但这在中国还很罕见。北大虽然没有专门的植物园,但我想燕园就是一座植物园,而且燕园是独一而不能复制的。”许智宏说。
最终,他们将185种校内常见及特色植物最美好的一瞬编成了《燕园草木》,品读着“湖边的山桃烂漫笑东风,水杉的小叶子在夕阳的光线里仿若琉璃;夏天老生科楼前七叶树的树影里远离了所有尘嚣;秋天看着47楼东边的白蜡慢慢变黄,干燥的翅果如同簪子末梢的银坠;冬天就是苍松翠柏,临湖轩的早园竹响着萧瑟的声音……”,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
退休后,许智宏被邀请到全国各地演讲时,总会主动要求再多走进几所学校。他热切地希望把自己看到的、经历的和学生们分享,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而当公众的质疑使转基因作物处于风口浪尖时,他更是毫不避讳,始终坚持站在科普的第一线。“我们是最知道转基因植物的人,如果我们都不站出来,还有谁能说清楚。”他说。
说起科普滔滔不绝的许智宏为人却很低调,今年科普奖项的申报时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因为没有写明自己的身份,所以几乎所有评委都在问“这是哪一个许智宏”,直到进入答辩环节,许智宏本人站在评委面前,大家才敢确定,真的是他们熟悉的那位北大老校长。
今年另一位获得“科普杰出人物奖”的院士孙颖浩,同样认为科普是科学家“分内”的事,迄今为止,他已经出版了4个版本的《前列腺疾病100问》,发行近30万册。说到做科普的初衷,他直言:“我的许多病人挂一个专家号,等好几个小时来问我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不值得,这些基本常识应该所有人都明白。”
孙颖浩不仅自己做科普,还带领团队一起做科普。《前列腺疾病100问》出版后,他组织4位院士,635名知名教授编写出版了31卷的《名医护航——健康丛书》。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从一个病种的医学科普到十个主题的医学科普宣教活动,保守估计受益人群70万人次以上。
作为全国首个由社会力量出资的综合性科普奖项,科普教育创新奖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今年共收到申报项目242个,比2017年多出25%,还有许多项目因地域限制而无法申报。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主任郁增荣表示,科普教育创新奖正在考虑“扩容”,未来长三角科普项目也有望纳入评审范围。上海科技馆基金管理处处长张斌盛则表示,希望更多企业关注科普事业。
作者:沈湫莎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