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史博臻
市测绘院第三分院的孙涛是上海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外业作业员,主要工作是对内业采集和判读工作中存在疑问的、信息内容不完整的地理国情内容,进行外业实地核查。几番比对,最终得出了“上海市域内海拔最高点是大金山岛”的准确结论。
《上海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公报》日前全文对外发布,揭秘了鲜为人知的“上海之最”———最高的山、最大的湖、最密的路网……它的分量究竟有多重? 市测绘院第四分院总工程师刘美兰是这么说的:“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首创性的工作,其要素之全、工序之繁、参与人员之多、涉及面之广,在我国测绘史上前所未有。”这份“上海公报”的背后,凝结了数百名测绘人员三年的努力,经过室内分析判读和野外实地调查,最终厘清了“所见即所得”的上海地理国情家底数据,今后每一年都将对此进行动态监测,以便全盘掌握变化。近日,记者走进市测绘院,听参与人员细数公报诞生始末。
外业:野渡乘横舟,只身探山头
别看上海历来是平原地区,但测量山的海拔必须精准。孙涛告诉记者,山的最高点不能是人造建筑物,也不能包括树的高度,这样得出的净高才最贴近实际。要遵循走到、看到、记到的原则,很多时候即使艰难爬到山顶,也会发现那里并不是最高的地方,还得沿着山脊继续往高处走。大金山岛是孙涛和同事们探访的第一座山,从临近码头到山脚的直线距离为6公里。大金山岛有条石板路,一组人站在山顶核验最高海拔,另一组则身处半山腰采用全站仪的方式测量,两组数据互为佐证,最终大金山岛的海拔定格在103.70米。上海现存的18座山中很少有像样的路,又常年被遮天蔽日的森林覆盖,测绘人员要不断地钻进钻出寻找信号。
地理国情普查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国力提升与测绘技术发展。“这是以前想做但做不了的事。”刘美兰说。随着综合国力提升,2013年3月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启动。
内业:算累千数据,绘纸上江山
刘美兰所在的技术支撑组是普查工作的“大脑”,要从普查方法、指标、生产流程等方面给予技术保障。“地理国情普查内容反映的东西很细,采集的标准较多。”据介绍,本次普查范围覆盖全上海,以地表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和相关地理市情要素为普查对象,开展数据资料收集分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建设、数据统计分析等一系列流程,并根据上海区域自身特征、管理的需求,全面获取、准确勾勒上海的地表信息和地理实体要素。
在刘美兰看来,上海的地理国情信息比较“细碎”,因此按照城市化区域特点,在普查尺度、内容指标上追求“精细”特色。这里有必要着重提一下这份公报不能忽略的前提———“以2015年6月30日为标准时点”。和常见的年终盘点报告不同,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节点统一选在年中,具有地理国情普查专业特点,今后每年都将以这个时点为基准进行常态化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