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民乐》采用综合视听的呈现形式,体现“乐和天下”的主题和意境,被认为是当下海派民乐传承、融合、创新的一次全新探索。图为阮重奏《剑器》。(上海民族乐团供图)
文汇报讯 (记者 徐璐明)上海民族乐团原创音乐会《海上生民乐》昨晚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据悉,明年2月,《海上生民乐》 音乐会版还将赴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等国巡演近十场。
作为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音乐会,《海上生民乐》 采用综合视听的呈现形式,体现“乐和天下”的主题和意境,被认为是当下海派民乐传承、融合、创新的一次全新探索。今年以来,这台演出在全国各地巡演十余场,获得好评。
上海民族乐团在保持这台音乐会原有基础上,对部分作品和视觉效果做了调整和改进,更加精益求精。演奏家龚一、罗小慈、马晓晖等献演,表演艺术家乔榛、舞蹈家黄豆豆、昆剧演员张军等也联袂加盟。
自推出《海上生民乐》以来,乐团坚持围绕“民族音乐、当代气质、国际表达”的创作理念,连续推出《上海计划·冬日彩虹》《栀子花开了》《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以及“国乐中的诗书画”系列音乐会之《空山》《月影》等原创音乐会,用当下最新的创作手法和音乐语言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挖掘东方美学的当代气质。
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说:“我们要创作更多不媚俗、不浮躁、专注品质、专注创新的作品,而不为一时的吸引眼球。”上述几台音乐会都经历了好几轮修改,甚至推翻重来。80后作曲家黄磊是《海上生民乐》的创作统筹。他告诉记者,在创作前期,乐团多次召开主创会议,和作曲家们共同探讨每一首作品所要表达的深意和风格,力求将文化的内涵通过音乐充分表达。而之后的作品修改又让这些作曲家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初稿出来时,几乎被全盘否定,在此之后更是经历了漫长的修改过程。”然而,正是这样不断地追求、突破,才有了《海上生民乐》最后的成功。“这对我们每一位年轻的作曲家来说也是快速的历练和成长的过程。”黄磊说。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观众欣赏口味的多元化,《栀子花开了》《海上生民乐》《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等音乐会都融入了视觉艺术呈现,将音乐的美学意境用舞美手段多层次地展现。
今年是上海民族乐团成立65周年,民族音乐已成为深入每个中国人基因中的“音乐母语”,也是展现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最佳方式之一。罗小慈说:“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当代化的民乐,我们有责任推出更多民乐精品,用艺术谱写盛世华章,用‘音乐母语’与世界进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