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促销季又将来临。人们面对低价商品往往忍不住“买买买”,买完又恨不得“剁手”。这些行为背后有什么秘密?美国科学家一项新研究找到了可量化的神经学依据。
发表于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的这项研究说,商品价格与大脑内的多巴胺浓度存在逆相关的关系。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传递兴奋和愉悦的信息,是大脑“奖赏效应”的关键组成部分,多数奖励行为会增加它在大脑中的浓度。
也就是说,看到商品价格便宜就能让大脑产生愉悦和欣快感,这可以解释行为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
为了研究多巴胺在价格评估中扮演的角色,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校区研究人员设计实验,让大鼠推开数量不一的杠杆以获得蔗糖吃。研究人员将得到单位质量蔗糖所需的力量定义为“商品价格”,并在杠杆上安装了能体现“商品价格”信号灯,以模拟大鼠对将要得到的“奖赏”的反应,结果发现了大鼠大脑中多巴胺浓度与“价格”存在逆相关的关系。
进一步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光遗传学技术增加大鼠体内多巴胺浓度。如果在大鼠看到信号灯阶段增加多巴胺释放,会让大鼠对“价格”更为敏感,且得到蔗糖后多巴胺浓度会降低。这印证了“负奖赏预期效应”,即大鼠认为其所得不如预期。而如果在获得蔗糖时再增加多巴胺释放,会加强“奖赏效应”,让大鼠认为其所得超过预期。
研究人员说,上述结果印证了此前就存在的观点,中脑腹侧被盖区的多巴胺释放与主观价格评估有关,在行为经济学中表现为购物需求,即看到低价商品就想“买买买”,而买完后的多巴胺释放减少又会让人情绪低落。
多巴胺无处不在
有人吃甜食成瘾,有人沉迷赌博无法自拔,有人贪杯直到酒精中毒,有人迷恋性爱欢愉……所有这些行为都和多巴胺有关联。然而这些事中的任何一件又不足以定义多巴胺。简言之,多巴胺是你体内的一种化学物质。听上去简单,不过事实要比听上去复杂。
多巴胺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化学介质之一。它从前一个神经元中释放,漂浮在两个神经元突触之间狭小的空隙中,然后多巴胺分子到达下一个神经元突触的受体上,随即启动信号在第二个神经元中的传递。不只是多巴胺,人脑中所有复杂的信号传递都是通过这种简洁高效的方式来完成的。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简单明了,但当这种信号传递从一个神经元扩展到大脑中巨大复杂的网络时,信号活动就变的异常复杂了。多巴胺的来源和受有多种组合,使得这一物质能灵活变通,带给人多种不同的感受。
多巴胺很忙。它有多条传递途径。普通人谈到多巴胺——特别是谈到奖赏快乐、成瘾性和欲望时——他们是在谈及中脑边缘通路的多巴胺途径。这一途径始于中脑腹侧被盖区中的细胞,在此处产生的信号经过传递会到达伏隔核和皮质。伏隔核中多巴胺的释放量在性爱、毒品和摇滚乐的刺激下会出现剂量增加。该区域的多巴胺信号会受吸毒成瘾的行为而发生改变。所有被滥用的药物——无论是酒精、可卡因还是海洛因——都会以外来干预增加该区域的多巴胺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