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沈玉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份深沉的家国天下情怀,对他来说,个人的抱负已经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近日,沈玉顺教授畅谈了他对最近几年来中国教育所取得巨大进步的总结和思考。
说实话,看到国家发展好了,我就心情舒畅,就很高兴。这话有人听着也许会觉得我是在唱高调,但其实这真是我的心理感受。我作为一个大学老师,对自己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已经很满意了,物质方面可以说已经没有什么更多的追求。对我来说,精神层面的获得感更重要。当我看到国家发展快,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老百姓对国家前途更加有信心,民族的自信心更强,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我是从事教育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最近几年我最大的感受是,教育为国家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复兴服务的方向越来越明确,并且不断在更高的层次上取得突破,让我感到欢欣鼓舞。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在教育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等各方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我们的教育能够为国家建设服务,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接班人,我对教育发展的信心、对国家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过去几年教育发展有个重点工作是促进教育公平,政策上主要体现为促进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地区校际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为了改变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边远贫困农村地区的教育面貌,这几年国家密集出台了三免一补,统一城乡学校建设标准、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加快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国家基本装备标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计划、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高校三大专项招生计划,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等一系列重要措施,切实改变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薄弱面貌,着力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我们校长培训中心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多年来,我们一直按照教育部的工作部署,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学校长培训工程”“偏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我们自己不仅承担了许多中西部地区中学校长培训项目,还每年组织优秀中学校长到西部地区支教。应该说这些活动都很有成效,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育公平方面,上海做的很不错。上海通过实施校长教师城乡交流计划、远郊学校师资队伍提升质量工程、学业质量绿色评价指标、建设新优质学校、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等多种方式,在教育均衡发展上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极大地提升了教育公平水平。
在教育领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最近几年国家特别强调重视和加强学校德育。特别是从2014年开始,国家教育政策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以及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国家把德育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进一步明确了育人的方向,明确了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对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最近两年来,国家通过有计划深化课程教材改革来落实德育。从今年秋季开始,中小学语文、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课程采用全国统编教材,从过去一段时间实施的一纲多本、多纲多本回归到一纲一本上来,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提出指导意见;今年年初教育部成立了教材局强化对教材工作的管理;7月份又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教材管理方面规格最高的机构,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9月初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把国家对学校德育的要求转化为规范性文件加以落实。这些都是国家层面加强德育、指导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措施。我认为这些措施非常重要,非常及时。教育发展的方向明确了,路子走对了,我们的教育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过去几年我国教育发展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我们的教育自信在逐步确立。特别是2009年、2012年上海学生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更增强了中国教育工作者的信心。上海学生在两次PISA中的表现,不但大大优于参加测试的6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的平均水平,甚至比发达国家中被认为是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的学生表现都要好很多。可以说,通过PISA测试,上海确立了世界一流基础教育的标杆。所以你看,近年来英国、法国的中小学教师接连到上海来考察学习,也有很多上海老师去英国学校执教,英国还全套引进了上海小学数学教材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课一练”教辅材料。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发展教育的方向明了,教育事业有成就,教育工作者就有信心了。我曾问一位来我们中心上课的校长觉得上海高考改革成效怎么样,校长对我讲“好!”。我问他怎么个好法,校长说“考进大学的学生多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强了,我们心里就高兴”。从这方面来说,经济发展了,教育发展了,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这就是国家发展在教育领域的一个体现。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自信的逐步确立,我们的教育抱负水平也在提高。现在一些学校和地区,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已经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教育的发展目标。我们校长中心不久前还举办了一个“走向世界一流中学”校长论坛。我自己带的一个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设立了一个业务组,专门研究世界一流中学建设问题。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已经不仅是向世界一流教育学习,而且是我们自己要创建世界一流的教育。
总的来说,过去5年我们的教育发展是非常快、非常好的,总体上已经达到世界中上水平。我国教育的持续高水平发展,为我们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自信的基础。
近年来教育领域发生的这些变化充分说明,中国的教育要扎根中国,中国教育工作者要增强教育自信。十八大以来,我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中国优秀传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比如上海学生在PISA中取得的好成绩里面,我认为很大程度其实是中国因素在起作用,是中国优秀教育传统在发挥作用。从上学期开始,我特意邀请我们华东师大的教育史专家杜成宪教授为中学校长开设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专题讲座,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教育传统,在教育领域更好地坚持文化自信。数千年来,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对教育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有自己的教育成就和经验,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信心按照国家的期望和要求,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最后我想谈的一点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有些领域事实上已经开始发挥领导作用。“全球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教育从现在开始就要重视如何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文化和智力支持。这是因为,一方面,崛起为世界大国的中国,其国民应该具备世界大国国民素质,教育要在这方面及时做出反应;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不仅仅是适应世界的问题,还有个引领世界的问题,需要大批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引领作用的人才,教育在这方面也要自觉发挥作用。最近两三年,我一直在一些专题讲座中谈这方面的问题,呼吁中国教育要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各种国际合作培养人才,要培养大国国民,要为与世界各国共建“人来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做好文化和人才准备。
前面提到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是教育发展的国家目标。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呢?我认为,中国特色的教育要体现我们中国人的追求,继承中国的优秀教育传统,反映我国的基本国情;世界水平的教育,则体现为教育在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的发展、服务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至于“现代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做到了前面说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我们的教育就是“现代教育”。我理解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传承中华文明,中国教育要自觉传承中华文明,培养具有中华文化基因的中国人;二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这反映了我们的道路选择;三是专业化,教育要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为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四是国际化,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教育经验,也要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为世界教育贡献我们的智慧创造。
教育涉及的问题十分宽广,也非常复杂。但总的来说,只要教育的大方向摆正了,教育公平的理想就会越来越近,教育质量就能得到不断提高,个人的发展也就会越来越好。通过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使得中国教育与我们国家发展的进程同步,不断向世界一流教育迈进,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提供文化与人才的支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的贡献,这就是我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