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仿仇英《汉宫乞巧图》卷局部
月曼清游图·七月·桐荫乞巧(清)陈枚
七夕乞巧图·投针(局部)(唐)佚名
连环画《牛郎织女》墨浪画
本报记者 陈晓黎
又是一年农历七月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七夕,一个藉由美丽哀婉的爱情故事而来的节日,在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至今。
一个民族的民俗、节庆,往往是其历史的活化石、文化的活标志。七夕节的起源、流布和变迁,也在相当程度上提示中华民族后人,我们从哪里来,向何处去。
七夕的主题经历了星辰祭祀、幸福乞求、人间竞巧等历史变化,渐渐成为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角的节日。在丰富的七夕民俗活动中,隐藏着华夏子孙对祖先生活的记忆,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
七月,初昏,织女正东向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时间点是根据织女星的位置确定的。作为节日,是秋季开启、女红伊始的标志。
早在春秋战国,古人已经有了相当的天文星象知识,织女星牵牛星等的记载,都有文献可查。比如《诗经·小雅》中的《大东》,写一个久离家园的西周征夫,黉夜行脚,举目四顾,但见银河横斜,星斗满天:“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我国最早的天文历法著作 《夏小正》也有记载:“七月,秀雚苇。狸子肇肆。湟潦生苹。爽死。荓秀。汉案户。寒蝉鸣。初昏,织女正东向。时有霖雨。灌荼。斗柄悬在下,则旦。”
织女星由一大二小三颗星星组成,每年初秋,当银河从南到北横亘夜空,当明亮的织女星在正东方向出现,就标志着七月开始了,收获的秋季到了。“七月,……初昏,织女正东向”,黄昏之后,农人们仰望头顶的夜空,总会看到明亮的织女星最先出现在深邃的天幕上,由两颗较暗淡的小星形成的织女星开口朝向正东,那里,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的,就是牵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