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结婚50余年的夫妻展示结婚证书。 袁婧摄
■本报记者 祝越
穿上60年前结婚时的礼服、化上妆、手捧玫瑰,耄耋之年的老人们秀起了恩爱——昨天,普陀区曹杨街道杏梅园居民区携手西部物业举办“相约七夕、幸福合拍”活动,为社区里三十对老人拍摄了人生中的第一张“情侣照”。他们之中,有结婚50多年的金婚夫妻,有90多岁的“三八”红旗手,还有带着四世同堂大家庭共同现身的;此外,还有独居老人与结对志愿者们组成的“新家庭”。
四世同堂全家福
98岁的赵金凤终于圆梦了。昨天一早,四世同堂的一大家子来到曹杨街道杏梅园居民区,拍下了一张全家福。子女们说,老人为了这张四世同堂的全家福辛苦了一辈子。
赵金凤独自一人把八个孩子拉扯大,现在一大家子已经有38口人。在拍摄现场,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她重复最多的话就是“开心”。老人和子女中的三户在78平方米的房屋中居住了20多年,一家人吃住都不分家,人口虽多,但却并不觉得拥挤。儿子介绍说,一家人从来都没有争执,去年老人的孙子在贵州结婚,一大家子一个不落赶去捧场,全家的凝聚力把当地人都“吓坏了”。
今年2月,曹杨街道在杏梅园居委会设置“梦想邮筒”,让每个老年人都能通过邮筒随时随地说出梦想、寄出希望。赵金凤老人“寄出了”拍全家福的愿望,巧合的是居民区中有不少老人也希望能够拍一些结婚纪念照或是全家福。杏梅园居民区便以七夕节为契机,“秀”起华发老人的“甜蜜”。
听到消息,赵金凤的子孙放下工作一起为老人圆梦。他们说,现在老人已经近百岁,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她幸福。
人生第一张“情侣照”
1934年出生的陆静华和1935年出生的周士荣在拍摄现场带来了一张特殊的结婚证,上面的日期是1958年2月14日。由于周士荣是一名军人,经常要两地分居,1958年结婚到1974年这16年,两人一直处于两地分居状态。
“新婚不久,老周就去了部队,当时只说去执行任务,却不想是参加了新中国第一支导弹部队,三个月后就有了东风一号试射成功的消息!”陆静华说,对于老伴的付出,她一直无怨无悔。今年6月,陆老新学了沪剧“敦煌女儿”,并参加了社区的表演。她说,老伴当年为国家默默奉献,就像樊锦诗在敦煌保护莫高窟壁画一样,“唱这出戏也是对他的支持。”
陆静华夫妇退休后在曹杨街道居住了23年,一直担任楼组长;周士荣退休后喜欢摄影,社区里的大小活动、会议到处都会看到他拿着相机拍来拍去。去年敬老节,老周主动为居民区所有80岁以上的老人拍了照片,有些老人行走不便,他就上门去拍照。然而,老夫妻俩却一直缺少一张“情侣照”。昨天,他们终于在小区内圆梦。
志愿者成为新家人
90多岁的王家珍与汪福民1943年结婚,至今已经72年了。1964年,由于工作认真,王家珍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她照顾着老母亲和三个子女,一家人和和美美、生活幸福。
现在,汪福民动过大手术,王家珍患有老年痴呆和高血压,两人长期卧床,生活处于半自理状态,平常基本不怎么下楼。但是,他们的生活并不孤单——社区志愿者成了他们的家人。此次,社区青年志愿者主动上门,把老人们接下楼来,为“新家庭”也留下一张全家福。
杏梅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爱琴介绍,街道、居委会和社区单位计划将这一活动延续下去,每年七夕为有需求的社区老人拍摄“情侣照”,让浪漫成为人生永恒的主题。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