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大数据时代后,计算机、信息管理、大数据等一批实力专业今后都有机会和金融专业平分秋色,势必会形成优质生源的“分流”。图为在上海财经大学开设的全国首个互联网金融高校公共选修课上,学生挥舞手中的“财商体验券”热烈回应主讲。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本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过去多年,每到高校招录季,看看各校的专业投档分数线,从国内各大名校到一些普通的地方院校,金融专业的分数线总是“高”出一筹。
眼下,又是一个高校招录季。随着上海高招本科普通批顺利结束,记者日前从多所名校获悉,今年上海首次实施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的投档和招录模式,从录取结果看,所谓“热门专业”开始呈现出多头并进的趋势:虽然以金融专业为代表的经管大类招生仍然吸引着相当数量的考生,但今年,不少名校的金融专业不再“一枝独秀”———一批“实力专业”开始和金融专业平分秋色。
不少院校的专业,进入“热点切换”通道
作为一所财经特色院校,上海财经大学的国际金融专业,一直是收罗高分考生的王牌专业。而根据目前可以查询到的公开数据,今年,囊括金融学、会计学、国际金融等一批上海财经王牌专业的“院校专业组1”,投档分数线为558分———比该校的“专业组2”低3分。仔细看,后一个专业组里只有两个专业:经济学类(中外合作办学)和统计学类。
无独有偶。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校招生办最近对录取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后发现,从高分段考生来看,无论是上海还是浙江,考分最高的学生都进了数学系。“在很多研究型大学,数学专业这两年一直很热门。尤其是几大名校,数学系的分数线正在逼近甚至赶超金融专业,这已经不是秘密了。”华东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濮晓龙说。
以复旦大学为例,根据该校招生办公布的2016年上海录取分数线,数学类的录取最高分和平均分,都超过了该校的经济学类和经济管理实验班。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高分段考生往年常集中在该校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以及金融专业。而今年,微妙的变化也开始出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对考生的吸引力增强了,分数线水涨船高。用上外招生办主任王斌华的话来说,今年的热门专业出现了“多头并进”的行情,甚至,不少院校的专业开始进入“热点切换”通道:除了金融专业,数学、统计学、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都开始受到追捧。
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对传统金融冲击最甚
为什么金融专业“一枝独秀”的格局不再继续维持?从名校毕业生的就业新变化,就能找到答案。
上海大学今年首次向社会开放网上精准数据服务———“高中生志愿填报与职业发展服务系统”。这个全新开发的系统里,可以查询到过去九年上大学生的“行业就业情况”“整体就业情况”等反映学校毕业生专业前景和就业去向的信息。该系统负责人、上海大学教授叶志明做过一个分析:某国有银行一直是该校的“招聘大户”,如果调取九年的招聘数据看,包括金融专业在内的经管类学生到该银行的就业比例最高;但如果从最近一两年的就业数据看,该银行投放到该校的岗位正在发生变化,需要更多的是技术人才,所以从计算机、通信等其他专业招聘的人数开始增加。
上海财经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葛冬冬教授不久前跟学生们分享的一个真实案例很耐人寻味:在过去两年中,一家在业界颇有口碑的私募基金在引入人工智能方法后,“砍”掉了80%的行业研究员。目前,这家基金以及另一个更著名的大基金公司都在与葛冬冬团队合作,研究如何用深度学习技术,继而取代大部分基金经理的工作。“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对传统金融的冲击是具有颠覆性的。”葛冬冬说。
眼下,不少业内人士都在热议的一个话题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将夺走一批蓝领的工作岗位,似乎受人工智能威胁最直接的是华尔街的交易员和对冲基金经理。全球最大资管公司之一贝莱德,今年3月宣布裁员包括7名投资经理在内的100名主动型基金部门员工,涉及变动的300亿美元资产中,有近60亿美元将由量化基金接管。量化投资正是人工智能的主要舞台。
高薪岗位在别处,优质生源将“分流”?
在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每年提交的转专业申请中,金融专业总是大热门。“申请人数最多,转专业的要求也是学校里最高的,每年只有学习最好的、符合条件的学生才能转去读金融专业。”该校教务处处长朱坚民曾直言,“看不懂学生的选择。”
在朱坚民看来,不少学生在个人发展方向上可能是不清楚的,但在就业方向上是清楚的,即跟着能够提供高薪的领域走。但最近几年,有趣的变化出现了:就读该校计算机、通信等专业的学生,入学后极少甚至没有提出要转换专业。步入“互联网+”时代,IT专业毕业生在用人市场上很受欢迎,薪资待遇都比较高。
“现在,一位高水平的、专攻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即便是刚出校门的本科毕业生,年薪几十万元的比比皆是。有的企业今年甚至用七八十万元年薪招聘这个方向的博士生,而我们培养的人才却供不应求,甚至已经无人可供。”葛冬冬分析,步入大数据时代后,计算机、信息管理、大数据等一批实力专业今后都有机会和金融专业平分秋色。道理很简单:相比传统的金融行业,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等高科技企业能够提供更高的薪水,渴望更多元的人才,这势必会形成优质生源的“分流”。
朱坚民还提到,虽然如今的95后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日渐理性,但他们仍然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至少在专业选择这件事上,过分急功近利,这对于年轻人的长远发展来说肯定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