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易实习生 吕恒
从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到武警上海总队二支队的一名普通战士,张晋豪说自己足足瘦了十公斤。一年的部队生活,不仅改变了他的外貌,更磨炼了他的意志。“在学校的时候,我觉得信仰、灵魂是很抽象的东西,但到部队后,我对‘军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它不只来自满腔的报国热血,更来自对战友的信任、对岗位的忠诚。”
从爬楼梯开始迈出成长第一步
张晋豪的曾祖父是延安时期的老红军,在他看来,“投笔从戎”的选择或许更像是一种传承。“我们这一代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参军。但如果大家都不去,以后谁来保家卫国呢?我想,总有人要扛起这个责任。”不过,他不好意思地承认,刚分到中队时,并没有深刻理解何为“责任”。
他所在的三中队是一支驻守铁路上海站南广场的“迷你”部队。所谓“迷你”,不是说人数少,而是指地方小。三中队营房位于一栋聚集着80多家企业、近千名办公人员的高楼顶部,与别的中队相比,他们的活动面积要小得多。
“中队一共就三层楼———20楼、21楼、22楼。”张晋豪向记者介绍,“由于没有操场,我们便以跑楼梯方式代替部分训练。从1楼到22楼,再从22楼到1楼,中队里的‘飞毛腿’三分钟就可跑完。”
当时作为新兵,张晋豪有一点想不通:平时训练跑楼梯倒也罢了,怎么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允许乘电梯? 一天吃完午饭,嫌爬楼梯太累的他抱着侥幸心理,偷偷乘坐电梯上楼。坐电梯过程中,一位老大爷满脸关切地凑到他身边,开口问的第一句竟然是:“小伙子,你今天是不是病了?”
万分尴尬的他回到中队后,主动向班长坦白了情况。班长的一番教育,终于让他明白了中队坚持只走楼梯的缘由。原来,整栋大楼只有两部电梯,每到吃饭和上下班高峰时往往拥挤不堪。为了减少楼里其他人员等候电梯的时间,中队才有了这条不成文的规定。
“既然进了中队的门,就得带着中队的魂。”自此以后,张晋豪每次上下楼都自觉步行,再也没有出现过例外。
从日常执勤中找到坚守的意义
春运执勤期间,张晋豪被指派到铁路上海站客流量最大的东南出口维持秩序。作为一名大学生兵,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外语优势,多次为外国友人答疑解惑,帮助他们顺利踏上在中国的旅程。任务结束,总计为旅客指路千余次的他,因表现突出被中队推荐为春运好人好事典型,获得了自己义务兵生涯的第一份荣誉。
“执勤教会了我什么叫做坚守。”回想起一度曾让他感到疲惫的通宵执勤,张晋豪心怀感激。南广场附近有一座不夜城商厦,张晋豪经常和战友在下面的哨位上“黑白颠倒”地执勤。对于念书时几乎从未熬过夜的他而言,要在漫长的夜间保持高度专注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刚开始觉得自己肯定撑不下去,但看到身边的战友个个精神抖擞,我没有理由放弃,更没有理由让战友辛苦、自己轻松。”在别人欣赏烟花绽放时,在别人深夜兴尽而归时,张晋豪与战友始终咬紧牙关坚守在岗位上,也因此发现了自己坚守岗位的价值。
除了参加日常勤务,擅长物理的张晋豪还通过中队在周末抽空帮扶周边社区困难家庭的孩子。为了使物理补习看上去不那么枯燥,他特意把中学时期的课本重新翻了一遍,准备了不少有趣的做题口诀。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做这些职责范围之外的事时,这个20岁出头的大男孩腼腆地咧开了嘴:“人民子弟兵,为人民服务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