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90后”上海姑娘张珍妮是典型的“外食族”,这半年,她在外用餐前有了新习惯,先点开一款手机App,看看附近餐馆是否派发“任务”。
所谓“任务”,是餐馆、商场、政府部门等在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上发布的调研,小到查验面包店冷柜温控是否达标,大到监管部门发布的网络订餐平台实体店核查。张珍妮这样的消费者充当起“神秘顾客”,享受美食的同时,当起食品安全监管的“哨兵”,并获得一定酬劳。
这个由上海一群高学历年轻人想出来的创业点子,正以“共享式调研”“众包”等鲜明的互联网特色,拓宽着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思路与方法。
“下馆子”的同时还能挣钱
在广告公司上班的张珍妮,去年底注册了一款名叫“大人来也”的App应用。商家会不定期地在上面发布“任务”,每单有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的报酬,有时抢到一些特别任务还可以吃上一顿“霸王餐”。
张珍妮堪称“接单达人”,不仅以每周完成三五个任务的频率,半年接了上百单,她还推荐了100多个朋友加入“接单”。
她的第一次任务是去一家连锁火锅店吃宵夜,点评服务、环境,对店内的食品安全管理提出建议。这晚,张珍妮与5个“吃货”共赴这个“深夜食堂”。吃了两小时,结帐共计500多元,扣去任务报酬250元,相当于打对折。
“在外吃饭最关心三点,好不好吃、性价比和食品安全。如今,既能享受美食,也能参与食品安全评价,多了一个反映问题的渠道。”张珍妮说,半年来她带着好多任务“下馆子”,从街边馄饨店到全球餐饮巨头,她开始注意观察店堂环境、证照等,还会拍下照片,作为完成任务时的客观证据。
“接单达人”们不只是“90后”,武汉就有一位65岁的阿姨接单量遥遥领先。每次答完标准问题后,她会写超长点评,比如“店员看到我是老年人,主动给我提供靠垫、热水”。
“我们发现,社会上有一群热心人,有闲时,也有热情参与社会共治。”“大人来也”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胡弘告诉记者,派单的任务简繁不一,有的以选择题为主,有的要填写规定字数以上的观察、感受,不亚于写一篇小论文,结果很多人都非常认真地在填写,确实“挖”出了一些食品安全隐患。
做对社会有贡献的“吃货”
胡弘记得,有个领单人在一家餐饮店吃到了钢丝球残留,餐饮店总部很吃惊,原来,这家公司两年前就在清洗质控里停用了钢丝球,改用洗碗机。商家事后说:“如果没有神秘顾客,而是一名普通消费者吃到钢丝,这个问题可能就在门店解决并被掩盖了,总部永远不会知晓。”
“神秘顾客”并非新名词,半个多世纪前,美国连锁经营兴起,一家母店要去盯上百家新开的连锁店,不现实。企业就邀请一群消费者充当“神秘顾客”,考察门店的产品质量、服务等。
能不能向公众分包调研任务? 能否发动本来就要去这家店消费的真正消费者去完成一些任务?在上海,一群高学历创业者琢磨着一个更为透明、轻量化的“共享式调研”模式。
这个创业团队的组成,也够天马行空,主要创始人有上海交大文化人类学博士、中科院信息技术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博士。这群号称“对吃很有追求”的年轻人,致力于呼吁大家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吃货”。他们设计了实名制注册,借助GPS签到签出,计算领单人的在店时长,根据上传消费小票追溯桌号、食物……这个升级版“神秘顾客”充满着浓浓的“互联网+”色彩。
已有食品企业成为吃螃蟹者。“尽管安装了远程摄像头,设立了督导、抽检制度,但人力总是有限的。如果无处不在的消费者,根据我们派发的任务,查看蛋糕柜温度计是否达标、面包保质期、灭蝇灯摆放等,我们就多了一个发现食安隐患的渠道。”面包新语中国特许经营部总经理方冶告诉记者,目前石河子、伊犁、拉萨等地门店里都有“神秘顾客”的身影。
也有餐饮店老总告诉记者,让真实消费者参与调研,还解决了熟脸甚至索贿等问题。“不然,有些问题我们可能永远都发现不了。”他说。
人人参与推动监管体制转型
眼下,这个共享式调研正以每月新增近10个品牌的速度,调动起全国的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这其中,还包括政府部门。
今年初,松江区市场监管局与“大人来也”合作,通过App发起任务,对注册在松江的、涉及网络订餐的餐饮单位开展普查。短短一个月,近百名消费者被发动起来完成“扫街”任务,考察的内容包括:证照是否齐全、有无超范围经营,是否此址有此店……拍照,上传App,完成一单任务可获20元-50元不等的报酬。
“这么短时间,普查了全松江2000多户网络餐饮单位,如此高效,按传统监管模式是不可能的。我们还从中筛出300多个违法违规线索,启动针对性行政执法,查处无证单位98家。”松江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金文廑说,这次试水“互联网+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对餐饮监管有启示意义,“神秘顾客”“影子顾客”的出现与活跃,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变成社会食品安全监督员,对食品违法行为起到震慑约束作用。
事实上,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理念,已写入我国新《食品安全法》,提倡构建高效、全面的食品安全多元共治模式,这对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转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