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今年上海实施“3+3”的新高考方案。今年高考的语文卷在命题上有哪些特点? 不分文理的数学卷又长着一张怎样的“面孔”?
在高考语文和数学考试顺利结束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邀请了沪上部分专家,对今年的上海高考试卷进行了点评。专家们认为,此次上海高考中,语文卷对中华传统文化予以了相当程度的关注,数学卷作为首次“文理合卷”也体现出了“教考一致”的导向作用。
语文卷:命题体现“大气、地气、文气、灵气、人气”
语文关乎母语,所以每年高考的语文卷,尤其是作文题,是所有高考科目中社会关注度最高的。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介绍,今年语文卷现代文和文言文的语段,选择了唐、宋时期和新时期的诗文。在他看来,这很好地体现了文化正典性,并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李白、《旧唐书》、张耒均可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正典,代表了传统文化最具活力、创造力和正大性的部分;而贾平凹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当代文学代表性作家,其作品也很好地体现了当代文化的正典性,体现了传统的生长性和进行性,是非常好的向度。
杨浦高级中学王伟老师特别提及,今年语文卷中的文言文 《进学斋记》,中国文人在写作此类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记时,往往对建筑物的描写是次要的,而重点在于探讨命名的缘由、建筑物命名的内涵,借此表现自己的人生志趣和理想,体现中国文人独特的审美。而这些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生命影响。
看到今年的语文试卷,松江教育学院陈赣老师的第一印象是,今年的语文科目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比如,作文题以“预测”入题,体现了命题者对学生发展素养的关注,引导学生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未知时,学会理性思考,点亮生活智慧,形成健全人格。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黄玉峰老师认为,今年的语文试卷体现出“大气、地气、文气、灵气、人气”,激发了学生的“浩然之气”。
不少专家提及,相对于去年的秋考,今年增加了“积累应用”板块,使得原先的机械化记忆变为对积累和应用的双重考查,增加了能力要求,题目也更灵活。
数学卷:首次“文理合卷”,题目背景设计体现时代感
今年上海高考数学卷首次实施“文理合卷”。专家一致认为,今年的数学命题严格遵循上海市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学生数学素养及应用能力成为试卷的亮点,体现“教考一致”的导向作用。
闵行教育学院特级教师杨家政认为,今年高考数学卷的试卷结构合理,不偏不怪,整卷设计有很好的层次性和梯度。直观想象能力的考查试题设计新颖,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以及读图读题的能力,有些题目对考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林磊介绍,今年数学卷部分题目注重应用能力考查,比如,与时俱进地把数学与共享单车等联系起来,题目背景设计体现时代感,与互联网+、共享经济等相呼应,既反映社会热点,也体现出数学的应用性,给考生以亲切感。
行知中学特级教师赵传义也认为,今年的数学卷真正考虑到了文理兼顾。基础试题起点低、入口宽;中档试题立意新、方法活,可满足不同类型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压轴试题思维品质要求高,数学素养味道浓,符合创新人才选拔要求。
育才中学高级教师尹德好表示,整个数学试卷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都延续了能力从低到高的设计理念,前面的题容易入手,后面的题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对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有很好的区分效果。大部分试题的背景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又有一定探究性、创新性,体现了对不同层次能力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