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把放映机搬上小车,小孙子也来帮忙。
▲拉起幕布,老林又忙着调整音响位置。
▲开场前,老林在老伴协助下调试放映效果。
▲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放映的经典老片。
▲天气好的时候,老林会翻出已经“退休”的珍藏。
▲露天电影是几代人共同的美好回忆。
▲即使有了电视、电脑,但大家还是喜欢这种怀旧的娱乐。
▲爱玩电子游戏的小孩子对老电影也充满好奇。
▲下雨天,露天电影照常放映。
摄影撰文/陶丽娜
露天电影是几代人共同的美好回忆,曾一度黯淡落寞,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文化下乡活动让露天电影又重新走进农村和社区,成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时髦事儿”。现在,在浙江台州各社区,每季度都会有两到三个晚上放映露天电影,只是观影人数今非昔比,人群中也鲜有年轻的面孔。
作为一个80后摄影人,我喜欢看电影,缘于怀旧,缘于对孩提时看露天电影的记忆,我端起相机,将镜头对准依稀恍惚的人和物,希望能把这份美好的儿时记忆凝固……
晒谷场上的欢声笑语
以前的农村信息闭塞,娱乐活动相当贫乏。每当哪个村的晒谷场上撑起竹竿挂上白幕布,这消息就像放映机上的那束光,很快传播到临近的四村八乡,无论男女老少,都别提多高兴了。真的,路远不怕,夜黑不怕,大家呼朋唤友像赶集似地去看电影。
那时候,放电影的晒谷场就是现在节日里的“欢乐谷”。住得近的会早早搬来板凳放在场地中央,外村来的就找块石头占个位。来晚了找不到好位置,只好站到银幕后面看“左撇子”电影。观众们嗑着瓜子儿,很认真很认真地看着幕布上的刀光剑影。场边时不时传来木块敲击声,伴着中年男子沙哑又悠长的叫卖声:“棒冰———棒冰要伐棒冰———雪糕棒冰!”然后是嘴馋的小孩子问大人要钱的声音和大人们不耐烦的呵斥声此起彼伏。
到了中场换胶片的时候,晒谷场上又是一阵骚动。顽皮的孩童常常会围在放映机的光束前跳着蹦着向上舞动小手,于是幕布上就会出现各种黑乎乎的奇怪影像。我那时候这样的事也没少干过。
仿佛有人在前面拉,看电影的时光总是走得特别快。呵呵,真的,梦一般,二三十年过去了。对露天电影的这份记忆时常在我脑海里涌现,挥之不去。
放映员家的宝贝珍藏
为了这份“挥之不去”,放映员老林就这么坚守着,这一守就是40年。老林今年72岁,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从事露天电影放映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奔走在台州市椒江区白云街道各村各社区,为居民们放映电影,目前已累计放映5000余场次。尽管他会在孩子们调皮的时候摆起脸来,但他在我们眼里一直是个能带来欢乐的“大人物”。
老林家珍藏着两台老式电影机———甘光牌450KW和甘光牌1000KW16毫米电影机。天气好的时候,他会把这两件宝贝拿出来架好,加点油,用软布细细擦拭。
早期每部电影都有好几卷胶片,放映时需准备两台放映机,分成单、双数交替放映。如今露天电影机都是数字式的,不用提前准备,到时候带着放映机和幕布过去就行。
在老林看来,电影是一种文化形式,见证着社会的进步,在给人们带来陪伴的同时还起着引导与提升精神生活的作用。
如今老林已不如昔日那般矫健,挂布架机得由老伴一同帮忙。影片仍是那些老电影,却没有了孩提时的热血沸腾,空气中也找不到那若即若离的浪漫。老林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只要还有观众,只要自己还走得动,就会把这份工作坚持下去。
每逢有电影,老人们晚饭后就早早搬来椅子悠闲地坐在场地中央等待开映。我在想也在好奇,这些老人是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有没有在怀念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往事呢?而我,因感怀那渐行渐远的记忆,尝试着端起相机慢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