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徐璐明)如今,艺术跨界并不是新鲜事,东西方艺术的同台对话尝试也有不少。不过,将钢琴、昆曲、箫与书法融合,共同演绎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名篇《春江花月夜》的方式,却属首次。昨天下午,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艺术教育展演《汤蓓华与国际获奖学生音乐会》中,汤蓓华的钢琴和毛宇龙的箫为张军的昆曲演唱伴奏,而丁申阳则现场表演了草书《春江花月夜》。
“短短十分钟,昆曲、钢琴、书法,听似简单,但真要糅在一起,太难了!”在排练现场,张军发出这样的感叹。难度首先就体现在编曲上。黎英海的《春江花月夜》是降G调,所有音符都在钢琴黑键上完成,听上去独具中国风味。而在昆曲唱腔中,降G调却极为罕见。在昆曲《春江花月夜》中,张军运用的是F调。担任编曲工作的金复载为了能将两种艺术形式有机融合在一起,在苦思了一个月之后,征得双方同意,将昆曲的唱腔升了半个调,而毛宇龙更是为此去乐器厂特别定制了降G调的箫。
其次是演唱难。升半个调演唱只是张军要过的第一关,读谱、分小结对他而言都是需要攻克的难题,不过,“最难的还是与钢琴的节奏配合”。张军说,在昆曲舞台上,演唱节奏的快慢可以由他自己把握。但在这首曲子的合作上,钢琴相当于半个指挥,他得跟着钢琴的节奏来。这就要求他在演唱的同时,时刻关注钢琴的演奏。“还比如,我在唱的过程中有两段念白。第一段和第二段中,钢琴曲子的音调都不同,我就要根据钢琴的音调来改念白的调子。即使是听上去没什么变化的念白,其实也藏着玄机。”
第三是现场书法精准把握时间难。《春江花月夜》全篇250多个字,在短短10分钟内写就,也需反复练习。“常说草书是无声的音乐,一撇一捺之间充满了韵律感。这次与现场音乐演奏合作,让我更加领悟到其中的奥妙。”丁申阳说。
作为这台音乐会特邀的演奏嘉宾,钢琴家刘诗昆也在排练现场聆听了这首作品。他说:“这样的跨界合作无论是对台上的表演者还是台下的观众而言,都很有意义。中国传统文化要继承,更要创新,才能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上海之春’是孵化新作的舞台,在这个平台上,中西文化交融、共生,意味着将这几种艺术都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