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近日批复同意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这标志着品牌战略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意味着中国品牌将成为国家“新名片”。值此,本报向专家、读者、企业发起调查采访获悉,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国产品牌实力眼下整体得到提升。在上海,一批和民生息息相关的消费类品牌正在迅速崛起。
沪15个品牌有全球影响力
这是中国首次以官方身份且是国务院级别提出设立“中国品牌日”。
上海企业文化与品牌研究所所长周元祝表示,中国品牌日的设立,将品牌放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这也体现了对中国本土企业的一种期待,希望优秀品牌能借机一带一路战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
周元祝说,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年营业额都是上千亿的,达不到这个能级,美誉度、信誉度都会受到影响。“当前上海年营业额达到千亿元以上的企业为15家,包括绿地、光明、上海医药等,约为全国的1/10,今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他看来,当前,上海引以为傲的自主品牌不算太多,且大部分集中在金融、制造装备、能源等领域,但是近年来,随着消费结构的转变,和民生息息相关的消费类品牌迅速崛起。“老凤祥、恒源祥等一批老品牌在新机遇下拥抱变化,实现了突破。此外,像饿了么等新兴业态的品牌同样具有很强的品牌效应。”周元祝说,“比如传统工业品企业,产销一体,长期面对市场,敏锐度较高;比如凤凰自行车,开始拥抱互联网;再比如和生活体验消费直接有关的杏花楼、王家沙、哈尔滨食品,他们回归南京路、淮海路核心商圈,在新消费中找到了契机,开拓了体验式消费的新商机。现在沪上也有一批规模上亿的餐饮品牌,他们单价不高,但却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他表示,随着消费升级,申城几十亿能级的品牌不断增加,集聚效应显现后,会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当前,品牌消费的时代已经来临,这让中国本土企业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他们不再只是低头拉车,而更加关注产品的品质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