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鸣
17时45分,又一趟沪港列车从铁路上海站徐徐驶出,数百名乘客踏上回家、探亲、旅游的路途。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上海至九龙的K99次旅客列车正式投运。1991公里铁道线,犹如一条纽带,把“东方明珠”与“东方之珠”紧紧连接在了一起……20年来,沪港列车安全运行69万公里,运送旅客逾172万人次,成为沪港间的繁忙“走廊”。
行李箱越来越小,东西也越来越少
张弛和李喆是沪港列车的第一批乘务员,现在他们都已成长为经验丰富的列车长,见证了沪港列车20年的发展历程。
沪港列车刚开行时还是绿皮车,餐车、取暖都要靠烧煤,上海到九龙单程需30小时。自2008年沪港列车换车以来,硬件设施不断改进:车辆从普快到特快再到直快,烧煤换成了直供电,全程从30小时缩短至如今的20小时,两人包间不仅有卫生间,还有沙发、电视等日用设施。去年,车上还安装并开通了免费GiFi。
在验关方式上,过去在东莞常平站办理进出关手续,旅客要全部下车,办好通关手续后再上车,仅在东莞就要停车40多分钟,旅客拿着所有行李下车,非常辛苦。如今,通关手续在上海站就可办理完毕,省去了中间停车的麻烦。
变化的不仅仅是这些。张弛细数道,过去旅客大多携带回乡证,如今回乡证变成了通行证。过去经常乘坐列车的主要是往返两地的探亲旅客,而现在前往香港旅游的旅客越来越多。过去从上海到香港探亲的旅客,大多会带一些生鲜食品,把上海的马兰头、百叶结带给香港亲朋品尝;从香港到上海的旅客大多带一些化妆品、电子产品,以及其他时髦新鲜的小玩意儿。如今,两地的生活用品已基本没啥差异,买东西也越来越方便,旅客的行李箱越来越小,携带的物品越来越少。
一道必点特色菜,20年价格不变
20年过去了,沧桑巨变,但不变的依然是爱心、舒心、称心的服务。
说到沪港列车的爱心服务,乘务员往往能做在旅客开口前。每年暑假是客流“爆棚”期,有些老年旅客没买到下铺票,乘务员见状就会主动上前询问,然后想方设法为他们调换成下铺。每当车厢里有顽皮的“熊孩子”来回奔跑、打闹时,乘务员就会蹲下身子、耐心地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并在他们背后悄悄贴上一张“爱心宝宝贴”。这样,不管他们跑到哪个车厢,乘务员都能及时把他们送回原位。
针对乘客的一些特殊要求,乘务员也会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李喆告诉记者,车上往来香港旅客颇多,乘务员就经常参加粤语培训,以便能与乘客简单沟通交流。有的旅客习惯喝冰水,他们就提早准备足够的冰块或者凉水。有的旅客喜欢安静,乘务员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就尽量少打扰他们……
针对香港旅客口味清淡的特点,厨师长苗仕明就带领餐车厨师、炊事员前往新雅粤菜馆讨教厨艺,掌握并推出了一道特色菜———水晶虾仁。如今这道菜的售价依然为开行初期的58元,老乘客在餐车用餐,水晶虾仁是必点菜。“这么多年了,这道菜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不少老乘客津津乐道。
他们收获了爱情,收获了幸福
如今,沪港列车已不再是往返两地最便捷的选择,但依然有不少老乘客“固执”地坚持乘坐这趟列车,甚至还算准是哪个乘务组才坐车。
旅客华云云全家几乎都是沪港列车的“熟面孔”,他们与张弛的关系最好。华云云第一次跟妈妈坐车回香港探亲时才15岁,2004年她再次坐车赴港时,在车上遇到了现在的丈夫。
“当天餐车满座,车长张弛热情地帮我们安排拼桌,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先生,餐后因为某一个话题我们俩聊到了一起,当时只是觉得聊得很投机,但并没有太多接触,甚至连联系方式都没有互留。”这次愉快的聊天给华云云留下了美好印象。一年后,她再次乘车,还是张弛当班,巧的是,在餐车里,她再次遇到了那位男生,而且他们都一下子认出了对方,后来的故事发展就像电影情节一样,他们从相识相知到相恋……2016年,华云云再次乘坐沪港列车回上海,这一次他们是带儿子去上海迪士尼游玩。
而对张驰和李喆来说,他们在沪港列车上不仅工作不断进步,也收获了爱情,收获了幸福。2013年,张驰的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和老人一起到香港游玩,回程时正好坐的是张驰当班的车。看到爸爸穿着帅气的制服、戴着大盖帽,儿子觉得爸爸好神气!“现在儿子已经非常崇拜我了!”张驰掩饰不住心中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