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顾一琼)这是一次少见的“找茬大会”,与会的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无一不是“板着面孔”走出会场。近期召开的静安区政府全体会议公布了委托第三方所做的今年一季度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评估报告。报告详细评估了96个大项245个小项工作,对14个因进度滞后或存在错报漏报的大项亮起“黄灯”,对2个明显滞后的大项发出“红灯”警示,同时“张榜”相关职能部门及负责人。
一个各项工作都在全市位列“第一梯队”的中心城区缘何如此“自寻不快”?静安区政府回答:以推行目标管理为契机,调整政府的管理模式,擦去行政管理中的模糊地带,通过可量化、指标化考核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
“年初报预想、年尾盘盘账”,行政管理容易自带“朦胧美”。面对少数同志冒出的“把摊子守好就行”思想,对标“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的静安区有了新思考:通过目标管理加强政府部门工作的动态管理和过程控制,激发干部队伍的干劲闯劲。今年年初,《静安区政府系统运行目标管理暂行办法》 和实施方案出台,通过分类分色方式对总体目标、部门工作目标和进度进行监测;对重点工作进行梳理和项目化分解,明确每项工作的内容和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上海城市创新经济研究中心为静安区一季度工作实施第三方评估,从“目标管理”“落实推进”“协同配合”等五大类18项指标入手进行评估,并分析“吃黄灯、吃红灯”的原因。比如,在改善和保障民生大类重点工作中,第十项亮起“黄灯”,被扣分原因就是其中的小项工作———“开展就业援助月”虽完成进度目标,但上报时所填报内容有遗漏,上报质量不佳;在城市建设和管理大类中,有一项关于督促完成142台老旧住宅电梯的维修改造和更新工作,因相关部门对其中7台电梯维修更新沟通协调进度缓慢,最终没有完成季度目标,“红灯”因此亮起。
为确保目标管理的严肃性,静安区明确规定任何目标内容的调整必须经区政府常务会议流程。“这大大提升了政府部门目标设置的科学态度和对变量的预警评估能力,避免了部门之间的纠缠推诿。”静安区委常委、副区长邓小冬如此评判。
目标管理模式下,静安区行政工作转而为“看得见、评得了”的精细化、指标化,各部门对具体工作的认识及把控升级了版本;年度工作管理变得节点化,杜绝了松散拖沓。
数据显示,全区各项工作一季度开局明显提速。据悉,静安区还将完善对相关协调部门的科学评价,对牵头部门与配合部门之间的协作进一步科学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