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在海外很受欢迎,广州粤剧院每年在海外演出100场左右。图为该院近日在美国旧金山演出的粤剧《钟馗》剧照。(广州粤剧院供图)
本报见习记者 陈佩珍
广州粤剧院近日赴美国旧金山和洛杉矶演出,为当地观众表演粤剧《睿王与庄妃》《钟馗》《宝莲灯》《三气周瑜》及折子戏专场。据了解,广州粤剧院此次在这两个城市共演出9场,演出票全部售完。
广州粤剧院院长余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粤剧在海外很受欢迎。广州粤剧院每年在海外演出100场左右,如2016年海外演出98场,全院出境1337人次。“目前,全球讲粤语的有1亿人左右,粤语是众多海外华人华侨的乡音,粤剧则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
老外也爱听粤剧
今年2月,广州粤剧院在英国伦敦、朴茨茅斯、南安普顿等城市演出,与华人华侨共度新春;4月,赴美国旧金山、洛杉矶演出,并举办粤剧知识培训讲座2场;5月下旬,将赴加拿大温哥华演出3场;6月下旬,将在新加坡演出6场,并参加新加坡国家艺术节。“今年预计在海外演出100场左右,我们还新增了粤剧知识培训。”余勇说。
据了解,粤剧的海外观众以华人华侨为主,演出地点经常在华人聚居地区。但是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观众群不一样,比如在欧洲一些城市以及美国纽约,外国观众占比相对多一些。
外国人听不懂粤剧?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外国剧目来中国演出,我们也不一定都能听懂,但这并不影响观赏,况且我们的演出还有字幕。粤剧主要以表演欣赏为主,即使在国内,有时候观众听粤剧也要通过字幕才能明白。”余勇解释。
为了更好地在海外传播粤剧文化,广州粤剧院在2016广州艺术节上推出了根据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改编而成的粤剧《天作之合》。《天作之合》将莎剧中的人名、地名、环境、礼俗等“中国化”,原作的台词也被粤方言地域化为粤剧的唱词念白,令其更贴近粤剧观众,同时保留原作的戏剧结构以及人物性格,体现原作独特的戏剧魅力。
创新传承力推新作
海外华人华侨中“粤剧迷”有很多,仅旧金山就有21个民间粤剧社,但这几年“粤剧迷”的数量相对减少。余勇表示:“很多华人华侨后代已融入美国文化,喜欢美国的文化娱乐方式,所以我们从今年开始举办粤剧知识讲座,让年轻一代也能了解和喜欢粤剧。”
为吸引年轻人,除在海外举办粤剧知识讲座,广州粤剧院对粤剧本身也进行了一些创新。比如在一些剧目中加入新元素、结合现在流行的音乐进行创作等,创作出如 《刑场上的婚礼》《碉楼》《广府华彩》《孙中山与宋庆龄》《南越宫词》等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参加中国艺术节的《刑场上的婚礼》《碉楼》两部作品,前者获第十三届“文华大奖特别奖”,后者获第十四届“文华剧目奖”。
《刑场上的婚礼》的题材来自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广州广为传颂的一段革命浪漫故事,以周文雍、陈铁军的爱情故事为视角,再现了上世纪20年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风云。《刑场上的婚礼》在唱腔方面注重突出粤剧本色,舞美方面也体现岭南文化特色。
《碉楼》 则以碉楼为载体,诠释并再现了当年华工的血泪和辛酸。余勇介绍,《碉楼》 最大的亮点是文化遗产和粤剧演出的首度结合,“粤剧与碉楼都是‘岭南文化名片’,广东开平是碉楼之乡,每座碉楼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而《碉楼》 以粤剧来表现一段发生在开平的故事,更加彰显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