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作为英国政治心脏部位的议会大厦附近发生恐怖袭击,致5死40多人受伤。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宣称对此负责。此案折射欧洲恐情蔓延,英国也正步法、德、比等国后尘,成为国际恐怖势力的袭击目标。长年执掌内政部且深谙危机管理的首相特雷莎·梅临危不乱,宣布维持国家安全警戒级别不变,以稳定人心,减小社会恐慌。
从反恐及安保角度讲,议会大厦及其周边地区应是强力部门严防死守的“硬目标”。IS择此时此地下手,自有其政治挑衅、制造轰动效应及配合“本土”决战的意图。因为,案发当日正值比利时朝野纪念2016年“3·22”布鲁塞尔恐袭事件一周年;在大洋彼岸的华盛顿,美国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也正主持打击“伊斯兰国”国际联盟的部长级会议。
在欧洲大陆,法、德、比已沦为恐袭“重灾区”。相比之下,英国借助于严密的人防、技防“工事”———成千上万的监控探头与安全部队巡逻,其城市安全略胜一筹。自2005年“7·7”伦敦地铁爆炸案以来,虽发生过2013年“5·22”一士兵在伦敦街头惨遭歹徒杀害、2016年“8·03”伦敦罗素广场歹徒持刀砍人两起恐袭案件,总体还能维持社会相对安全。
英国恐情趋紧,与国际反恐战争密切相关。当下的中东战场上,伊拉克摩苏尔、叙利亚拉卡两地,战云四合,决战将至;叙北部重镇阿勒颇周边的恐患未彻底敉平。IS面对大兵压境,“国”破“城”陷,末日将至,四处流窜。海牙国际反恐中心2016年报告显示:2014-2015年,曾在伊叙参战的3万多圣战者,有逾千人返回欧洲,潜伏、蛰居、隐身。
“伊斯兰国”大隐于市,蛰伏寻机;独狼作案,防不胜防。正如美国反恐专家尼古拉斯·J·拉斯穆森的专业分析:此类“个人圣战”多使用简单战术———车碾、刀砍、枪击、爆炸;以机场、酒店、餐厅、剧院、购物中心及城市社区为袭击目标,不择手段、丧心病狂、大开杀戒。
反恐专家分析认为,2016年发生于欧洲大陆的恶性恐袭“地点类似,方式相同”,如法国尼斯“7·14”恐袭、德国巴伐利亚州维尔茨堡列车“7·18”恐袭、慕尼黑奥林匹亚购物中心“7·22”恐袭等系列事件均系单独作案。这种“自发动机”的恐袭或成新趋势。反恐部门更担心,如恐怖分子同日在几个地点同时发动袭击,反恐部门很难做到百密无疏,一网打尽。因为,这些“伪装者”“沉睡者”与“伊斯兰国”的联系,宛如独狼与狼群的奇妙关系———虽离群索居,不受“狼王”统领,但形散神聚,听到来自大山深处狼王发出的猎食信号,便诉诸暴力恐袭行动。“3·22”案犯哈立德·马苏德系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尚不知其是否曾远赴叙伊参战,但其思想、文化认同以及情感、爱憎显然与“狼王”保持一致,俯首称臣。
反恐之战,初以力制———伐兵伐城,斩草除根。2016年1月20日,美英等西方七国防长在巴黎开会,磋商加快军事行动,彻底摧毁“伊斯兰国”中枢。当时,英国国防大臣迈克尔·法伦阐释:西方对抗IS的战略将发生变化,即加强对其基础设施、指挥中心、储油库和供给线的打击。此话有理,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对“伊斯兰国”残渣余虐,必须穷追猛打。
反恐之道,终以道胜———攻心化人,去极端化。伦敦恐袭事件当日,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或在美国出席打击“伊斯兰国”国际联盟会议。23日,他在联合国总部发布会上说:“打击IS不能仅靠战场上的军事行动,还要挽救那些被极端组织洗脑的心灵和思想。”约翰逊讲出此番话,或是看出了这场反恐战争的任重路险:军事胜利并不遥远,打掉“伊斯兰国”的军事力、行动力不难,难的是如何抵制恐怖主义思想力、蛊惑力,揭露异端、标本兼治,防范极端宗教、极端思想蛊惑人心,诱良为恐,方能对恐怖势力造成毁灭性打击。(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