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如何明确改革的时间点和路线图,如何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作为国家级“智库”,正在2017年全国两会现场的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们,将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发出哪些权威、及时的声音?
仅仅数天时间,他们就撰写了多篇文章,为国家发展加油鼓劲、建言献策。继去年全国两会之后,文汇报再度与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携手,今天继续推出专版,独家首发国家级“智库”的闪亮智慧。
杜鹰:搞好“头号工程”打赢脱贫攻坚战
▲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 杜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新任务,其中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尤其值得关注。易地扶贫搬迁已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
回顾2016年的扶贫工作,在22个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省份和中央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局总体顺利,超过240万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如期完成。
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搭建了“四梁八柱”政策框架并得到基本落实。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建立政策体系。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印发实施《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资金来源、运作模式和保障措施等。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扶贫办等部门先后出台住房建设面积标准、中央财政贷款贴息、信贷资金筹措等政策,制定易地扶贫搬迁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为每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专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600亩,并允许贫困县将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也细化完善信贷支持政策和内控制度。二是加强资金保障,落实资金来源。在加大中央资金投入的同时,引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金。2016年,发改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93.6亿元,会同有关部门下达年度贴息贷款规模828.5亿元。22个省份组建成立省级投融资主体,承接各类金融信贷资金,截至2016年底完成投资1200多亿元。三是注重政策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中央农办、发改委等部门赴重点省份集中开展政策宣讲,22个省份也
组织多层次、广覆盖的政策宣讲,听取宣讲的基层干部群众超过10万人。有关部门还通过编发“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指引、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及时阐释解读相关政策。四是加强督促指导,确保政策执行。发改委、扶贫办印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考核暂行办法,压紧压实省级政府责任。22个省份就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建立联合督导、定期调度、专项稽察等工作机制,及时纠偏纠错,力促政策执行不走偏。
22个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省份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要求,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及时出台配套政策,大力推进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一是着力找准“搬迁哪些人”。各地结合实际,创新举措,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群众认可度高的搬迁对象识别办法和认定程序,确保认定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二是科学选择“搬到哪里去”。在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水土资源,或集中安置,或分散安置,但无论哪种安置方式,都将是否有利于搬迁对象今后发展脱贫产业和安排就业作为安置点选址的重要考量。三是严格控制“房子怎么建”。根据政策要求,各地依据家庭人口数量,设计多种户型,满足不同需求,严格执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安置住房人均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四是扎实解决“搬后怎么办”。各地按照“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的要求,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把搬迁群众的脱贫工作贯穿于规划选址、搬迁安置、后续发展全过程,大力发展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和创业就业。
张玉香:以农业品牌化为抓手推进改革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张玉香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加强现代农业建设的阐述中,强调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创建。
推进新时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想取得突破、求得实效,关键是要找到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并重点发力、久久为功。农业品牌化正是这样的重要抓手。
第一,农业品牌化是顺应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农业品牌化有利于带动我国农业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促进生产经营者规范生产投入品和生产过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品牌成为产品质量安全和信誉的载体,有利于增强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第二,农业品牌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生产经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品牌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需求,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益和收入。第三,农业品牌化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时强调,要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期,2017年要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抓紧建立健全农业品牌战略规划。加大农业品牌创建、整合、提升力度,推动建立统一有序、多层链接的中国农产品品牌体系。二要大力培育经营主体,构建品牌农产品新型产业链。三要加快促进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互动发展。要坚持以标准化为支撑,全面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以绿色化为抓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规模化为基础,提高生产集约化程度;以品牌化为引领,增强优质农产品竞争力。四要强化品牌引领带动,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在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科普农业及民俗采风等的过程中,加快建立品牌农产品标准示范和特色样板;在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中,增强特色展示和品牌营销,以品牌促进融合发展。五要强化品牌宣传推介,树立农业企业良好形象。要加大品牌农产品展览会、交易会、推介会等展销力度,深度挖掘品牌农产品产业和文化内涵,全方位展示品牌形象。支持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走出去,拓展营销窗口和渠道,树立中国农产品良好国际形象。六要健全扶持体系,完善品牌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品牌培育和运行机制。
张纲:聚焦主攻方向提高供给质量
▲国务院参事、国家质检总局原总工程师 张纲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必须坚持的战略思路。
全面提高供给质量任重道远。尽管质量提升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我国与主要工业国家质量水平仍有显著差距。这种差距不是偶然性、微小性的,而是系统性、结构性的,尤其体现在制造业质量效益普遍不高、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匮乏、质量技术基础薄弱等方面。所以,全面提高供给质量不仅更加紧迫,也更具有挑战性。
提高供给质量必须深化改革。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综合施策,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又要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一是创建质量效益型发展的新目标。打破狭义质量分析观,将质量与效益紧密联系,确立统一的指标体系,使企业、行业、社会、政府明确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的路径,为质量创新注入更大驱动力。二是建立产业结构分析的新方法,有针对性地通过质量投入,促进质量进阶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制造业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三是创建国家质量基础(NQI)建设的新优势。统筹布局,整体构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
认证认可技术支撑体系。在实施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NQI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同时,设立一批国家质量基础应用示范基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质量升级的技术服务。四是创新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机制。建立全国统一、资源共享、反应灵敏的工作格局,持续推进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有效跟踪、研判、评议、应对技术性贸易摩擦,帮助企业按照更高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竞争力,为制造业“走出去”提供制度性保障。五是实施质量提升重大工程。以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装备及热点消费品为切入点,设立一批质量攻关项目,解决重点领域的质量可靠性、一致性、安全性、适用性问题。同时,推进消费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基于大数据的质量信息平台建设工程等。六是创新制度政策体系。制定质量促进法和质量责任法,完善质量法制体系;设立标准创新型企业、质量引领型企业制度,享受国家扶持政策;构建质量导向的财税优惠政策和质量融资增信制度;建立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激励制度体系等。七是完善“大质量”工作格局。围绕改善供给侧结构、全面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中心任务,强化统一权威高效的管理体制,全面推进质量强国战略,包括制定质量发展规划,统筹质量管理资源,完善质量促进政策,实施质量综合管理,组织质量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基础设施,营造质量品牌培育环境,加强质量监督执法活动等。
陶大为:大力发展军民融合通用航空业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陶大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我认为,通用航空业可作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应该发挥优势,花大力气将通用航空打造成军民融合的精品工程、龙头工程、示范工程。
军民融合是我们的光荣传统,更是政治优势,是富国强军的战略决策。为了更好地发展军民融合通航,应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紧紧抓住军民融合的机遇。国务院有关部门积极会同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对军民融合发展通航进行调研,抓准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从顶层一并解决。在此基础上,国家拿出配套落实《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细则,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同时发布。
第二,积极满足军队建设关切和需求,发挥军队积极性。全面落实空域开发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合理划分主体责任。要有通航飞行的航图和气象服务。同时在设备和技术上,要解决通航飞机上天看不见、联不上、管不住的问题。通航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主动和军队配合,充分发挥作用,如边境巡逻、侦查、反恐、救护等。
第三,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盘活资源。要从战略高度统筹通航制造业,审慎开展国际合作,把握对外合作的主动权,把工作重点放在大力支持自主研发制造上,提升通航飞机的标准化、国产化水平。鼓励军工企业以投资入股、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通用飞机的制造。要瞄准世界通航飞机的高度,打破军用、民用独立研发生产的传统格局,整合军地资源,军民合力推进通航制造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实现军民科技资源互补。要按照市场规律,根据军民两用的要求,在通航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共享信息、资源、技术,打造军民融合的龙头工程、精品工程、示范工程。
第四,大力发展通航文化,提升国民素质和国防建设水平,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全民性的飞行教育,搞好爱飞客活动,普及通航文化,鼓励更多人懂飞行、爱飞行。
第五,建立军民融合通航发展示范区,破解制约通航发展的难题,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共同选建示范区,重点解决军民融合发展通航的体制、空域使用和管理、机场建设使用、飞行审批管理和通用航空器试航审定标准方面的问题,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打破区域局限,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等地建设国家级的军民融合通航发展示范区,带动全国通航业的发展。
蒋明麟: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振兴实体经济
▲国务院参事 蒋明麟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了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但这些改革成效仍是初步的,今后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我国经济的发展基础和优势在于实体经济。振兴实体经济,要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方向转型升级。
高端化。大力推动产业价值链由低端环节向高端产品、高端要素、高端服务、高端平台转化,实现产业高端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淘汰失效产能,化解低端产能。
智能化。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企业研发、设计、制造、运营、管理、营销模式变革,实现从需求端到产品与服务供应端全链条的智能化。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通过智能化使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绿色化。产业绿色化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界发展的共识。农业、工业、服务业都要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产业发展第一要旨,大力推广高效、节约、清洁、低碳、循环的生产、运营、服务体系,企业要坚守在生态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并为生态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国际化。坚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实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强产业国际深度合作,开展与国际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战略合作;继续开展有针对性的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加快我国企业核心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和层次。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广泛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徐一帆:化解钢铁过剩产能还需关注什么
▲国务院参事、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 徐一帆
2016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将进一步推进去产能工作,全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为此,还需要进一步高度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去产能要先行“四去”;一去“僵尸企业”;二去生产“地条钢”的企业;三去未审核、备案的不合规企业;四去环保未达标的企业。
中央早就明确提出要以市场化法治化办法化解产能,去掉落后产能,保护先进产能。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对于生产“地条钢”的“开关企业”,可采用环保督查的方式,有一家查一家。同时把“僵尸企业”、“开关企业”、去产能企业的执行时间、方式及原因等相关信息公布于众,接受公众和媒体监督。
先行“四去”后,产能依然相对过剩,再从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效益等方面提出评估标准,从最低标准逐次向上去产能,依法依规有序地化解过剩产能。
第二,加大职工分流安置力度,与现行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对接。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要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并将相关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去产能企业职工的分流安置,可探索与现行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对接,各地当年新增或腾退的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安排去产能分流员工。鼓励支持资金、技术实力、综合化经营能力强的钢铁企业,通过结构调整和拓展非钢产业来吸纳更多员工转型转岗。
第三,进一步探索完善省级置换产能交易平台。近些年一些地区探索设立“省级置换产能交易平台”,对推进去产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立置换产能交易基金的意义在于设立一个指标置换的交易金,这个交易金既高于国家和省级的奖补标准,又在出资企业可承受范围内,给予压减产能、拆除设备的去产能企业以适度补偿。
冯远:顶层设计需要重视“人”的建设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 冯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作为治理13亿多人口大国的执政党和政府,有着一份历史担当,那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和历届政府的最高执政理念。
人民是一个丰富且复杂的活态概念。作为人民的一分子,解决了基本温饱,享有了基本权利。逐渐拥有了一定财富的个体的人,又是有不同身份、职业、素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诉求的具体概念。因此,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个体“人”的建设,关乎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培育和提升,是需要全社会上下共同关注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十二五”规划取得的成果,从方方面面为“人”创造了越来越优裕完善的外部条件,例如经济建设为国家和人民增加财富,政治建设日趋完善执政体制机制,文化建设为人民提供越来越完备的文化设施与文化产品,社会建设为人民创造安全、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空间,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改善并维护人民的生活居住和自然环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造福于人,全面深化改革是以成果惠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以权益保障利人,全面从严治党是以笼子制约权力、遏制贪腐,取信于民。作为应有的施政理念和各种举措,我们有号召、有宣传、有法规制度,有政府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有各级党组织的保障监督,还有各种社会机构的辅助推动,成效不可谓不显著,否则就没有这几十年的巨大变化。
一切为了“人”,一切围绕“人”。以“文”化人,以“教”育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基本素质的铸造。我们注重外部“管”和“治”的作用,以及文化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化”的作用,但对于“教”的功用缺乏足够重视。当今社会上的颓风陋习、沉疴顽疾、另类潮流,与正面“教”的功能不足有关。“教”不仅是开蒙、是灌输、是益智,又是塑形,还是约束,更是养成。我们需要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认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萃取各种思想精华,也要吸收世界各国人才培育的有益经验,为当代中国的“人”应当具备怎样的健全人格素质给出深入全面的阐释和表述。学习采用传统文化教育中类似“仁义礼智信”等家喻户晓、通俗简洁的内容,将爱国爱家、诚实劳动、自食其力、礼义廉耻,知识才能、道德操守、自尊品格、健全心智、健强体魄,以及宽阔视野、独立思考、审美认知和创造力、进取心的养成,同“五四精神”“延安精神”“女排精神”“工匠精神”等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塑造当代中国人应有的文明素质的目的。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是人才、科技、文化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的竞争、人的素质建设的竞争。
张元方: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
▲国务院参事、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张元方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与服务性的功能,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将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不难发现,交通不仅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拉动、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规划的编制与落实、多项助推政策的制定与出台,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得到了长足进步,交通运输状况从“瓶颈制约”“初步缓解”逐步发展到“基本适应”,其成果令世人瞩目。
“交通大国”的“大”体现在投资大、规模大。仅“十二五”期间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高达12.5万亿元。至2016年底,铁路的营运里程达12.4万公里,高铁里程为2.2万公里(居世界之首);公路通车里程达469.0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为13万公里(排名世界第一);内河通航里程达12.7万公里,高等级航道里程为1.41万公里,港口码头1.8万个,深水泊位为2221个;机场218个,吞吐量超千万级的有28个。在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中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了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两纵两横大通道,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城市群为基础经济区交通主骨架,形成了面向乡镇、农村的交通运输网;利用不同等级的交通枢纽完成了客货运输的交互与集散。如此之大与较为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交通条件。
交通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支撑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扶贫、“公交优先”等战略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为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交通供给。
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首先要深刻理解强国的概念,将交通强国的内涵从工程建设转向管理服务,从规模速度转向质量效益,从政府评说转向百姓感受。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从长远看就是要通过线、站、网的建设与运输工具的更新创建一个覆盖面广、保障能力强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要通过设施养护、安全措施、交通流管理形成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畅通、智能化运营的管理体系;要通过体制机制、标准技术的创新健全交通运输便捷、清洁、高效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已成为“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目标。第三要有得力的措施。一是投资,“十三五”期间交通投资规模将达15万亿元,用于调整运输结构、补齐运网短板、降低物流成本;二是改革,通过政府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形成促进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法规标准体系;三是创新,将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融入交通运输行业,使工程建设更加集约化、运营管理更加智能化、运输服务更加人性化;同时积极支持新业态的形成与发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