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物馆看展览,参与互动体验,成为今年春节西安各大博物馆呈现的过年新时尚。大年初一上午,记者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看到,尽管天气有些寒冷,但寒风挡不住游客的脚步,人们纷纷涌向这座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在春节第一天来这里过大年。
建成开放25年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这里馆藏文物38万余件,时间跨度长达100多万年,精品荟萃,文物品位高,精美绝伦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馆藏的唐代墓葬精美壁画举世无双。
大年初一上午,记者在馆外看到,领取免费门票的队伍排成了蛇形,有60多米长;馆内,许多游客用相机拍下气势雄浑庄重的博物馆唐风建筑群,展厅内人头攒动,序言大厅里申领语音导览器的游客也是一拨接着一拨。记者注意到,这些游客大多数是来西安旅游的“背包族”,也有不少西安市民。
精彩文物展让少年游客学有收获
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除基本陈列展《中国古代文明》和专题展《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唐代壁画珍品展》外,还有《熠熠青铜 光耀四方———秦晋豫冀两周诸侯国青铜文化展》《薪火相传———陕西古长城、秦直道遗址保护特展》《千年窑火 生生不息———邯郸市博物馆藏磁州窑瓷器展》三个临时展,一直展到2月24日。
春节期间,该馆每天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30分,免费开放8个半小时,每天发放6000张门票。
在《千年窑火 生生不息》展厅,一对父子一边看文物一边交流着。他们是西安灞桥农民刘畅和上初三的儿子刘奔,今天一大早吃完饺子撂下碗筷,就坐地铁从东郊跑来看文物。刘奔告诉记者,他是第一次来,“看后出乎意料,很惊喜。”
来自江西南昌的小学生汪峻宇和表姐边参观边评论,他们是大年三十坐飞机来的,在网上提前订了门票。他们准备在西安参观六天,之后还要看大雁塔、小雁塔、西安碑林、大明宫等景点,最后到临潼看兵马俑,参观法门寺。
汪峻宇的父母告诉记者,孩子是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玉泉岛校区五年级学生,平时对中国历史特别是唐朝感兴趣,能一口气背出唐朝皇帝的世系表,还能背诵100多首唐诗。汪峻宇说:“这些展览很震撼,我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而自豪。我希望像开元盛世那样的时代,将来再回到中国!”
在四省《两周诸侯国青铜文化展》展厅的大屏幕前,温州中学16岁的高一女生孙昉彬、孙昉悦看得很专注。母亲缪文静告诉记者,这俩是一对孪生姐妹,很喜欢人文知识。“马上就要开学了,三天行程很紧张,想尽可能让孩子学点知识,还要去看兵马俑、登华山。”
“历博星课堂”让少年学子参与互动
在馆内地下一层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不少孩子在参与“历博星课堂”和“藏在博物馆里的古代文明”教学。这是该馆专门为5—16岁的少年学生开办的主题教育活动,每天上午10时、下午2时各办一场,时长1个小时。结合馆藏的18件国宝级文物,该馆开设了“十八国宝系列课程”,首期开设了“神奇的倒注壶”“鼎鼎有铭话多友”,此外还有“丝绸之路架起沟通的桥梁”等内容。
听完“倒注壶”讲座,13岁的男孩朱明轩认真地做着当场作业,记者看到作业有“你能总结出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吗?”“神奇的倒注壶运用了什么原理?”等问题,身旁的一个女孩在活字印刷版上铺上白纸上使劲地推拉。有的孩子在忙着作答“四组青铜器各属于哪类?”“我国的文字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按照由早到晚的顺序把它们标出来吧”……
这是小游客互动参与的一个场景。参与教学的讲解员金霄说,今年还将陆续推齐18件国宝文物的整个课程。“多友鼎”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名器,被称作“青铜史书”,上面的278个铭文,记载了当时西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外交策略和外交事宜等。
她说,这个实践课就是游客的参与互动,孩子们的瞬时记忆一般来说只有几秒钟,我们让孩子们去看、去摸仿制品,之后去看馆内的真实文物,并让他们现场完成作业,最后再将作业带回家进行巩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