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栋
“忽如一夜春风来”,是当前共享单车发展态势的真实写照。橙、黄、蓝、绿……各色共享单车如今已成为申城街头最耀眼的色彩。可当市民赞叹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有了全新解决方案的同时,数量庞大的共享单车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烦恼。
车多了,停车需求不断挤压着本就不太宽阔的人行道;用多了,交通违法数量增加带来新的安全隐患……今年上海“两会”现场,不少代表就共享单车的发展和管理提出建议:政府应在鼓励发展共享单车这一低碳出行方式的同时,督促其运营单位加强管理,并通过出台相关规范的方式引导其有序发展,不应让共享经济成为无序竞争的“代名词”。
能否承受数以十万计单车
去年4月,摩拜单车正式在沪投放。投放之初,摩拜单车以其独特的车身设计、便捷的无桩式使用模式,一下子成了年轻人的追捧对象,不少中老年人也加入了使用者的行列。有市民评价,摩拜单车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当前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新生事物的发展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短短几个月,与摩拜单车同样经营模式的ofo、小鸣单车开始在街头亮相,甚至还出现了升级版的“电动共享自行车”。记者根据这几家共享单车运营公司公布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从去年4月至今,摩拜、ofo、小鸣单车等共计在沪投放车辆超过12万辆。
车多了,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停放。“有些地铁站外,各色共享单车挤得满满当当,人行道几乎无法通行,市容环境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市人大代表庄振文在调研中就发现,不少使用者为图方便,不将单车按规定停放在指定区域,而是随意一停便一走了之。
“共享单车的出现是个好事,可要把好事做好还得想想清楚。”在市人大代表厉明看来,城市交通体系中,自行车骤然增多十余万辆,不久的将来还可能增至上百万辆,导致原本拥挤的非机动车道更加拥挤,共享单车在机动车道乱行现象也时有发生。政府相关部门也是时候考虑这样的问题:共享单车的数量到底多少是合理的。
制度设计保障“有序共享”
共享经济是众创经济,可以让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可对共享单车的使用者来说,参与和受益的同时,也出现了规则的破坏者。在上海开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的过程中,就曾出现过这样的场景———交警部门事故停车场内停放着几十辆共享单车,几乎全部是因为使用者交通违法拒绝接受处罚被交警暂扣的。
对此,庄振文也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对共享单车业态所出现的问题,应进行系统研究,力争在管理框架上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比如说,车辆和所租车个人信息必须与交管部门共享,便于交警遇到违法行为可有效执法。”
他进一步解释说,尽管租车只涉及企业出租方和个人租用方,但车辆的使用必须以遵守交通法规为前提,车辆行驶涉及生命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因此车辆租用信息与交管部门对接机制的建立和配以相应的管理措施非常必要,对企业管理车辆和对行为人的约束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助推“慢行系统”建设
有市民吐槽:“以前不骑车没感觉,骑了车才发现很多道路都被机动车占据了,根本没有非机动车道,骑着骑着就发现眼前已是无路可走。”对此,厉明建议在未来市政规划过程中,逐步建设“慢行道路系统”,争取构造合理和谐的城市交通路况。
“从世界范围看,在经历了大力发展汽车的疯狂演变后,以汽车为中心的公路交通正在出现由‘四轮’到‘两轮’的回归。”市人大代表林丽平建议应重新评估10年前市政府相关部门曾作过的《上海市中心城非机动车交通规划研究》,打通、加宽、完善13纵、12横的自行车“廊道”,构成上海自行车道的骨干路网。
此外,林丽平还建议要加强对城市自行车道、停车点等的排摸、布局和管理工作:既要考虑自行车族通畅骑行,在梳理和规划好自行车道后,专道专用,管理到位,确保自行车道畅通;又要做好方便骑行人且不影响市民行走的停车点设施建设,解决自行车停车问题,尤其是公园、商场、旅游景点、地铁车站等周围的停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