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人而言,风起云涌的“共享经济”大体就是一辆召之即来的网约车,在与司机聊起网约车对出租车行业的冲击时,司机常会坚定地反问:“干嘛要保护落后?”不过,“共享经济”的用户们或许无法一直这么自信,未来某一天,就像出租车在当下受到的冲击那样,很多人会成为“风口里迷失的猪”。
未来暂时没来,但在一些专家眼中,那几乎不可避免。“没有什么不可以共享”,这不只是共享经济的自诩,而几乎是互联网的使命。日前,上海举行了一场高水平的共享经济高峰论坛,会场里没有太多“科幻式”的遐想,更多的是值得一听的理性阐释。
分享:从比特到原子
很多人觉得共享经济不算新事物,但赛迪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说,随着互联网的介入,过往人们所谈的“分享”出现本质变化。而今的共享是去中介、自组织的,是终极供给者与需求者的对接。
这么说吧,出租车历来都算是一种被共享的交通工具,但网约车出现后,出租车公司不再是那个绕不开的“共享中介”。樊会文说,“去中介、自组织”将重塑经济组织模式,进而颠覆产业格局。
为什么共享经济在今天能做到“自组织”?樊会文说,这是互联网的技术结构决定的。现实世界是一个充满层级的金字塔,但互联网却完全平等。过去20多年,互联网走过了Web1.0、Web2.0的阶段,其价值增值与大众越来越高的参与完全同步,“去中心”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如果说网上的信息资源最初全部来自网络企业,那么在Web2.0时代,网民成为有力的贡献者。如今的Web3.0时代,网络公司正彻底放弃内容供给,抽身做平台,而网民不仅提供内容,还想与企业共享收益。
当然,随着互联网的功能进化,在云、大数据、物联网等的加持下,“共享经济”不会满足于对“比特”的共享。
投资了多家共享经济初创公司的熊猫资本合伙人梁维弘说,共享的对象正大踏步走向现实,而共享经济的市场会超过所有虚拟经济。在资本为共享经济定价时,上述思路凸显出意义———目前,全球十大未上市独角兽公司中,四家来自共享经济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