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踢过职业成人比赛的王靖斌成了本次中国杯国足最大的收获。视觉中国
本报记者 陈海翔
在上周六举行的中国杯季军争夺战中,被称为史上“最嫩”的国足却给里皮送上了他执教以来的第一个进球。在对阵克罗地亚的比赛中,国足扳平比分的那一球来自于22岁的邓涵文的精准传中以及21岁的王靖斌的俯身冲顶,激动人心的点球大战,最后一个站上罚球点、一锤定音击败对手的汪晋贤同样刚满21岁。
每当中国足球在各条战线上遭遇挫折时,糟糕的青训投入和贫瘠的后备力量每每总会被提及,但情况真的这么糟吗? 或许我们的年轻球员缺乏的只是机会。现在属于他们的机会来了,不出意外的话,中国足协针对中超外援和U23球员的上场新政将在最近几天正式公布。根据记者获得的消息,从2017赛季开始,每场中超联赛每队只能出场三名外援,此外,还必须有至少两名U23球员进入18人比赛名单,其中一人首发出场。
扩大生存空间刻不容缓
“其实我们也很着急,看着这么多优秀球员打不上比赛,天赋被白白浪费的滋味真的不好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幸运星俱乐部总经理易文兵的焦急之情溢于言表。过去几年时间里,幸运星已经为申花和上港分别输 送了1995/1996、1997/1998和1999/2000年龄段梯队,“这些球员真的都不错,他们现在缺的只是高质量比赛的锻炼和高水平教练的悉心调教。但恕我直言,在巨大的成绩压力面前,很少有外教会真正静下心来为中国足球培养年轻一代。”
实情的确如此。在最新一期的U23男足集训队中,仅仅只有八支中超球队有人入选,这也就意味着至少有一半中超球队的后备力量没能得到充分锻炼。参照上赛季的出场情况,包括沪上两强申花和上港在内,多支球队将在新赛季的U23新政下面临巨大困难。
根据中国足协即将公布的新政,新赛季U23球员的判断标准为出生于1994年1月1日之后的球员。作为上赛季中超亚军,江苏苏宁上赛季没有一名1994及以后年龄段球员获得出场机会。和苏宁一样,力帆、延边以及泰达在上赛季也同样没有一名符合新政条件的球员出场。与以上几支球队相比,申花和上港的情况只能说稍好一点。1994年出生的徐骏敏上赛季代表申花替补出场两次,上港方面同样也只有1994年出生的杨士元和1997年出生的胡靖航各替补登场过两次。
由此可见,中超联赛中年轻力量的生存空间已非常狭小,这种情况如果无法尽快得到改变,必将严重阻碍下一代球员的成长。短时间内,新政或许将导致不少中超球队无U23球员可用以及国内年轻球员身价暴涨的情况出现,但这不应成为拒绝新政的理由,经过短时间的阵痛,这一举措必然利大于弊。
外援限制力度出乎预料
去年12月,中国足协就已经向各家中超俱乐部发去了一份征询函,收集外界关于将外援人数缩减为“3+1”(即单场比赛可出场一名亚洲外援和三名非亚洲外援) 的意见。当时外界的普遍看法是这一新政或许将在一年之后的2018赛季开始执行,但现实情况却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在昨天召开的中超俱乐部负责人会议中,足协已经公布了新赛季的外援政策,那就是每家俱乐部可以注册五名外援,但每场比赛只能有三人登场比赛。
想要扩大本土年轻球员的生存空间,就必然要压缩外援的出场时间。
在过去几个赛季,中超球队在外援方面的配置绝大部分都是三名攻击外援加一名司职防守的亚洲外援出场,然后再将一名外援放在板凳上以备不时之需。但在新政之下,球队注册的五名外援中将有两人甚至连替补席都无法进入,这种冲击带来的影响的确不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申花和上港分别已经确定了新赛季的五名和四名外援,但考虑到这两支球队还将征战亚冠联赛,而亚冠依然执行着上场外援“3+1”的规则,因此只要能够通过资格赛,那么这一外援配备并不会显得太浪费。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进入亚冠的球队来说,调配起来就没那么轻松了,目前重庆、延边、北京、长春和河北华夏幸福都已经确定了四名以上外援。
对于外援上三人的新政,俱乐部方面的反应比预想中要小一些。沪上某俱乐部高层就表态称,意外之后更多的感觉是这有利于中国足球。上港球员武磊也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上赛季我们有很多比赛都只有两名外援出场,这一点我们并不会太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