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铁路遗址成了创客们新的灵感来源。(虹口区供图)
本报记者 祝越通讯员 龙钢
“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位于现今广纪路汶水东路的淞沪铁路江湾站,曾是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铁路的一大站点,这个拥有140年历史的铁路站旧址,经过历时4个多月的改建,日前重新开放,以虹口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集装箱创客走廊的面貌回归公众视线。
落寞的火车头又“跑起来”了
淞沪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当年海上物资经由淞沪铁路运往市区,为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史料记载,1872年,淞沪铁路第一期工程的终点站就设在江湾镇。为了真实还原中国铁路第一站的历史风貌景观,2009年,江湾镇对旧址周边进行了综合整治,恢复了淞沪铁路江湾镇站原貌,并将一列1988年生产的老式蒸汽机火车头及火车车厢重新运回江湾镇站原址,根据当年的候车站台情景,重新建造了仿旧站台。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种种原因,陈列馆、列车均没有对游客开放。长时间的风吹雨淋之下,在此放置的老式火车头和火车车身都有不同程度的锈蚀损坏,承载着铁路第一站记忆的仿旧站台逐渐落寞,无人问津。
在江湾镇街道的支持下,明珠创意产业园今年年初接过了改造的接力棒。重新利用城市空间,充分挖掘这里浓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这里建起了集装箱创客走廊。今年9月,作为虹口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创客基地,江湾镇站遗址向公众免费开放。
如今,再次走进江湾镇站遗址,场景令人耳目一新:原先的火车头和两节车厢经过多年的“风餐露宿”,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锈蚀;改建过程中,复建方铲掉了原来车头及车身上的锈迹,重新刷上红黑相间的漆色,修旧如旧,还原火车头的复古格调。几座因施工而“挪窝”的铜制雕像也已回归,举信号旗的、扳道岔的,仿佛正在行使指挥列车的使命。候车厅上方竖起的“江湾站”站牌,伴着头顶轻轨3号线驶过的隆隆声,让人恍若穿越到当年淞沪铁路江湾站忙碌的情景中。
在怀旧与创新之间穿梭
江湾镇曾是“一·二八”和“八·一三”两次淞沪战役的主战场,在淞沪铁路天通庵站、江湾站及沿线,战斗激烈,留下许多抗战的历史遗迹。在原淞沪铁路的西侧、江湾站南,还保留着一座高2.4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碉堡。
在历史遗迹上生长出来的创业园区,自然也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园区中的一座火车沙盘几乎吸引了每一个参观者的目光:小火车在轨道上鸣叫着穿越草地和山洞,仿佛正带着人们穿越时光。家住汶水东路的傅悦悦将这里当作拍摄婚纱照的好地方,“怀旧的火车头很难看到,充满创意的创客们又给整个园区增加了现代艺术元素———既有怀旧又有创新。”
负责遗址纪念地建设和运营的上海明珠创意产业园负责人宋宇峰说:“我们特意引进了一些和铁路有关的互动体验型项目,市民来到这里参观,不单单能看到历史,还能体会到科技的发展。在历史与现代科技的穿梭中,人们不但能了解中国铁路的百年发展史,也能对创新发展对于中国的意义产生思索。”
据了解,旧址总共遗留了460米火车铁轨,一期改造使用了其中的200米,围绕这段铁路开发出了5000多平方米的园区。
沿着铁路找寻创意
目前,由老车站变身而来的集装箱创客走廊已引进了18家众创空间,国内著名众创空间“蜂巢孵化器”、火车模型展示体验中心、以铁路文化为主题的旅行书吧等项目均已入驻。
位于火车头附近的旅行书吧由原淞沪铁路江湾站纪念馆改建而来,是一座以书和旅行为主题的咖啡馆。这里辟出了一半空间用于艺术文化展示,淞沪铁路的部分历史资料如今就展示在那里。
沿着火车头往前走,有一间马利画室,这是一个集油画体验、首饰制作、花艺指导等各种手工体验为一体的多功能创意手工作坊。午后,一名住在附近的英语老师正在专心致志地作画。走廊上还有一间“3D记梦馆”,可订制3D人像打印写真及结合贵金属镶嵌工艺的3D打印。
经典的“绿皮车”车厢刷上白色,内部装饰一新,依稀有些动车的模样,却又带着历史的沧桑。创客张子骅在这里开着一家名为“彼此的茶”创客火车店:开放式的煮茶方式,车厢内播放着火车相关的电影……张子骅说,园区吸引了许多像他一样的年轻人,互相之间经常跨界合作,“周边有很多创意公司。知道《日食记》么?曾在我的店中拍摄美食场景。”
《日食记》是当下的人气网红视频,凭借温暖的大叔、可爱的白猫、小清新的风格、美味的料理走红。它的设计制作大本营就在这里。“《日食记》拍摄的剧集,要求通过食物、家居、身边的人和物,唤起深埋在每个人心底的一丝记忆。”主创团队———“罐头场”影视出品公司联合创始人姜老刀说,之所以选择集装箱创客走廊,就是看中了这里独特的环境。
据介绍,规划中的二期项目将延续集装箱创客走廊的整体风格,预计可以再吸引40多家众创空间入驻。园区也将依托产业资源,为创客们提供产业化发展链式服务体系,将集装箱创客走廊建设成为创新、创业、创意承载地和集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