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樊丽萍) 教育部昨天发布的《高等学校“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推动高水平大学牵头组建若干国际领先的国家实验室、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和一批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制高点。
根据《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高校科技创新质量和国际学术影响力实现新的跃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增强;开放协同高效的现代大学科研组织机制基本形成;引领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支撑力量。
全面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是高校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根据《规划》,高校将坚持引领创新,抢占原始创新战略制高点。比如,围绕可能催生重大创新和深刻影响未来发展的前沿科学领域,组织高校积极参与脑科学、纳米科技、全球气候变化应对、量子信息、蛋白质、发育与生殖、合成生物学、变革性技术的科学基础等重大科学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的实施。
《规划》还提出,推进科技创新大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要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在高校培育和建设若干高水平国家实验室,形成引领科学前沿发展,为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提供长期战略支撑的创新能力,成为国际一流的创新高地。要继续在数理和生命等基础学科领域建设若干冲击世界一流水平、国际化的科学研究机构,为提出新的重大科学问题、形成新的交叉学科领域和开展原创性基础前沿研究提供平台和创新环境,力争产出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科技成果,历练出一批中国的世界知名学者。
关于促进“双一流”建设,《规划》要求,大力加强高水平国际科技和创新合作,以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为牵引,造就一批具有卓越国际声誉的科学大师、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瞄准世界一流标准,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引领一流学科建设。
《规划》还提出,深化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在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投入方式改革方面,将逐步实现高校与下属公司剥离,原则上不再新办企业;推动科技成果以许可方式对外扩散,鼓励以转让、作价入股等方式加强技术转移;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