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提前发布今年入冬以来北京市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并于16日20时正式实施预警应急措施。图为16日,摄影师俯瞰雾霾来袭。图/视觉中国
文汇报驻京记者 周渊
临近2016年尾声,京津冀地区迎来今年最严重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影响范围涵盖京津冀及山东、山西、河南等周边多省市。预计从16日持续至21日,霾锁京城或将长达6天。16日晚20时,北京市启动2016年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弹性教学或停课等防护措施,国I和国Ⅱ车禁行、国Ⅲ及以上车辆按单双号行驶,部分企业将停产限产等。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报分析,16日至21日,京津冀地区以及山东、河南等地将面临一次大范围区域性重污染过程。北京市气象台预报,本轮雾霾最重的时段为20日至21日,PM2.5浓度有可能超500微克/立方米。21日夜间起扩散条件转好,空气质量将逐步改善。
“红警”为何提前发布
按照国家环保部有关要求,依据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2016年修订)》,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于今日20时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于15日中午提前向社会发布了预警信息。
但直到16日上午,北京城区上空还是一片蓝天,预计全市整体处于中度污染。不少市民困惑:为何重污染未来,却要提前发布红色预警?
环保部、中科院多位专家对此表示,历次重污染应急的经验表明,预警措施提前发布、启动非常有必要。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尤其是涉及车辆限行的应急措施,有助于市民提前安排出行,做好健康防护。另外,重污染预警应急措施从实施到产生效果,一般会有两天左右的时间差,等真正来了污染才启动减少排放的应急措施,效果往往已经很不理想,因此必须要在重污染真正到来前,提前应急减排,腾出环境容量的空间,尽一切力量把污染物的高浓度压下来,污染持续时间减下来。
环保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表示,12月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发生了2次重污染天气过程。每次重污染过程,京津冀地区的城市都提前发布、启动了预警应急措施。在这2次污染过程中,1日至4日和9日至12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多数城市实际污染情况低于发布预警级别,发生严重污染级别的城市数量均有明显下降。“这说明提前采取应急响应措施有效减轻了重污染天气影响,污染级别有所降低,污染持续时间也有所减少。”柴发合说。
京津冀联防联控更有效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通报,本轮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间长、范围大、污染程度重,北京、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唐山、廊坊等城市可能出现严重污染。21日夜间到22日白天,污染形势有望得到缓解。另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9日至20日上午,华北、黄淮等地可能出现大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
本轮污染为何如此严重? 中科院大气所研究员王自发分析,今年厄尔尼诺切换为拉尼娜状况,仍延续了气候异常状况的影响。尤其是今年进入秋冬季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温度明显偏高,冷空气活动明显偏弱。“京津冀地区地面平均气压为十多年最低,湿度明显偏高,地面风速明显偏小,与逆温状况联系紧密的大气中层温度也达到十多年来最高水平,反映大气逆温状况明显较重,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他说。
环保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表示,环保部已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6省市人民政府发函,通报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信息,提出预警提示建议。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邢台、邯郸、聊城、德州及晋中在内的多个城市已经启动或即将启动红色预警应对措施。此外,环保部将组织13个督查组由司局长带队奔赴各地,确保30余个应启动橙色以上级别预警的城市,预警启动到位,督查情况将及时通报。
刘炳江介绍,2013年以来的监测数据分析表明,秋冬重污染期间,京津冀中南部区域多个城市经常同时出现重污染,单个城市采取应对措施难以达到控污治霾的效果,采取区域联防联控、统一联动很有必要,能使污染物水平明显下降。根据各地污染物构成情况不同,具体措施有要求工业企业的错峰生产;控制燃煤、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机动车尾气;“红警”启动后,城市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高排放车辆停驶等。
(本报北京12月16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