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顾一琼) 南京路步行街的“桥头堡”———第一百货和东方商厦南东店将于近期启动“二合一”计划,通过物业改造及架设跃层飞梯、连廊等方式将两栋楼化作整体;关门谢客的淮海路太平洋物业旧址将被瑞安收回运营,纳入新天地整体板块,重作调整;原第一百货淮海店与紧邻的锦江国际购物中心也将实现内部贯通,整体规划……昨天召开的黄浦区创建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会议透露:明年,黄浦区还将主动关闭21个商业项目,进行内部结构重构和业态调整,涉及面积78万平方米。
有着南京路、淮海路两大商业街的黄浦区,是上海商业的名片和窗口。当前,传统百货已经饱和,在品牌同质化和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传统百货不仅受到电子商务的强势冲击,还面临多业态竞争加剧以及人力、租金等经营成本急剧攀升的“寒流”。对于南京路和淮海路而言,两条主要商业街周边人口结构天翻地覆的改变也是其转型的重要原因。黄浦区商务委主任陈湧说:“‘黑夜人口’下降,‘白天人口’暴增,这个区域常住人口仅67万多,而白天活跃在两条商业街周边的白领就有200万。”商业街周边人口的消费水平、购物习惯都发生了改变,更倾向于多元化的购物体验。
为应对新的市场格局,黄浦区主动放弃眼前利益,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实行有整体规划、渐次递进的商业复兴计划:一方面与百联集团有限公司联手,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共同推进南京路、淮海路商圈的转型升级,积极引入新业态;同时,依托黄浦区历史文脉底蕴深厚的资源优势,把握上海建设“中央活动区”和“全域旅游”的有利契机,打造“最上海”商旅文体验区。陈湧解释说,这次黄浦区商业转型,从单一的商业结构调整,走向探索商业业态、街区形态、文化神态、购物生态完美统一的商圈整体转型。比如,打造公共空间焕然一新的“风貌工程”“灯光工程”“通道工程”“导识工程”“店招工程”和“橱窗工程”六大工程,对街区景观、公共配套设施、人行步道引导标识、静态交通、天桥地道、灯光店招等进行优化设计和改造,同时建立覆盖全商圈的免费WiFi和商圈大数据平台。
据了解,商业街区的文化特色也将在此轮调整中凸显。黄浦区将充分挖掘商圈文化底蕴与特点,充分发挥商业主街与周边支马路的文化延伸、资源连接功能,营造时尚潮流与怀旧复古元素融合交汇的消费氛围。充分发挥豫园鲜明的民俗文化特色,彰显上海老城厢风情;放大南京路步行街“中华商业第一街”的品牌效应,凸显繁荣;激发南京路外滩作为上海近现代商业、金融业起点的活力,展现海派文化气质;淮海中路东段联动新天地区域,体现国际时尚;淮海中路西段联动思南公馆风貌保护街区,呈现高雅经典,打造“最上海”的“慢生活”文化商业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