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艺术家走进上海盲童学校与学生互动。文汇报记者赵立荣摄
■文汇报记者 徐璐明
这几天,指挥家曹鹏很忙。前一天他刚带着50个自闭症儿童家庭参加了由俄罗斯马林斯基交响乐团演奏的家庭音乐会 《彼得与狼》,第二天又出现在了国际艺术节公益行动“麦穗计划”现场,为22个来自贵州的小朋友组成的“种子合唱团”做现场指导。不仅是曹鹏,俄罗斯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戏剧表演艺术家焦晃、京剧名家魏海敏、舞蹈家黄豆豆等众多艺术家的身影这些天都出现在了校园、课堂甚至城市草坪上……
今年,上海的艺术教育再度升级,从讲座与导赏、艺术工作坊、艺术进校园、学生进剧场,短短1个月的时间内,60场密集的艺术教育活动,大咖名团在原定的演出计划外,纷纷现身公益艺术活动,为申城市民、中学学生甚至幼儿园娃娃们加了一堂堂精彩的艺术课。
公益演出成了上海站巡演的必选项
正在进行的第18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穆特、费舍尔等多位顶级小提琴家连续登台;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更是由捷杰耶夫率领400余人的强大阵容“倾巢”而出……上海俨然已成为舞台艺术的大码头、全国最好的演艺市场。不过,能够进入剧院欣赏艺术的观众毕竟还是少数。如何让这些世界顶级的艺术资源“溢出”,使更多的观众能亲近艺术,是所有艺术教育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翻开今年艺术节期间的艺术教育活动目录,演出板块中的名家名团几乎都有参与。艺术节中心副书记杨靖告诉记者,以往与国外演艺团体谈项目,只谈剧场内的演出。等到各演出院团来到上海,才开始谈艺术教育的安排,不但费时费力,还很难约到那些档期已定的大牌。结果,这些优秀的艺术家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现在,无论是艺术节组委会还是各演出场馆,在谈演出项目时,都有意识地将艺术教育一起“打包”进合同。“除了正式演出,他们是否还愿意加演公益场?或是进社区、进学校开办讲座? 这都是我们现在谈演出合同时必须涉及的条款。”杨靖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演出谈判团队将“公益场”和“大师课”写入了商演谈判合同的必选项,而这一看似额外增加的“负担”,却得到很多国际大牌艺术家与演出团体的热情支持。上海大剧院在与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谈及艺术教育项目时,捷杰耶夫甚至主动提出加演一场家庭公益音乐会 《彼得与狼》,哪怕全场公益门票统一定价才80元,他也亲自上阵指挥。
下个月,莫斯科新歌剧院歌剧《伊戈尔王》 剧组将进入松江大学城,为大学生们加演出一场全免费的歌剧选段音乐会。虽然大学城的剧场演不了全景歌剧,但高水准的歌剧选段音乐会极受欢迎。俄罗斯剧团对艺术教育很有热情,更对什么样的唱段和表演形式适合去校园演出成竹在胸,双方一拍即合。《伊戈尔王》 剧组主要演员将悉数到场,《卡门》 中的 《哈巴涅拉舞曲》、《弄臣》 中的 《女人善变》 将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昭信堂里回响。
为20年后的观众精心设计“早教”课程表
“永远不要忘记,要为孩子们演奏。”捷杰耶夫在采访中反复提起,马林斯基旗下的几座剧院每年都有近1500场演出,其中有200多场是专门为孩子们演出的。“我们说的不是一个演员在台上为孩子唱歌那么简单,而是乐队、指挥、歌唱家全体出动。在圣彼得堡,我们与当地所有的学校合作,保证每2年到3年,这些学校的学生都能进我们剧院听一场专门为他们演奏的音乐会。”所以,公益音乐会演出 《彼得与狼》 时,捷杰耶夫与乐队一丝不苟地演出,精彩程度不逊于几天前歌剧经典 《黑桃皇后》 的隆重首演。这一点让曹鹏十分感慨:“俄罗斯的艺术家们已经开始在为培养20年后的观众做准备了。”
说到底,艺术教育不是为了推广演出卖票,而是要让艺术的价值“溢出”剧场,成为城市文化和居民生活的重要部分。据悉,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艺术教育校园行”往年都以高校为主要目标,而今年,则同时将艺术送进了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目前,宝山区罗店中心校、崇明区东门小学、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等27所学校,已成为第一批“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学生艺术合作学校”,与贯穿全年的艺术节“艺术教育”板块建立合作机制。
在艺术教育低龄化的大趋势下,如何设计好一份面向未来的艺术“早教”课程表,是摆在艺术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艺术教育在大学和小学、幼儿园的“课表”完全不同,如何按照不同人群细分内容、优化表演方法,不少国际艺术团做法值得借鉴。不久前,以色列“银”舞蹈团来到长宁区实验幼儿园,舞蹈演员们包裹在银色“铝管”中起舞,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还可以随时站起来触摸“铝管”。以色列艺术家们一口气跑了上海9家幼儿园和小学,为幼小的心灵打开了现代舞可亲、有趣的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