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家的女儿面临“小升初”,到了“择校”的关键时刻,身为人父的校长究竟会把女儿送进怎样的学校——是被家长们热捧的名校,还是“家门口的好学校”?这道选择题,最近就真实地发生在常州市朝阳中学校长殷涛身上。
权衡再三,殷涛做出一个“另类”决定:就让女儿读对口的普通公办中学。
“校长孩子都择校去了,谁会相信我的教育理想?”因为抛出这句话,殷涛成了近期教育界的“网红”。有人如此留言:就是要有这样的校长带头,普通百姓才敢放胆把孩子送去对口的普通公办学校。
“知道你女儿在,我们就不走了”
“女儿就读不错的小学,成绩全优,连年三好生,孩子她妈还任教于某热点校,优质资源似乎唾手可得。你是随大流闷声发财呢,还是为了所谓理想把她当作试验的小白鼠?”面临女儿“小升初”这道选择题,殷涛和很多家长一样,内心并不平静。于是,他把自己看到的、犹豫的、思考的写了出来,一篇短文很快见诸网络并受到关注,在很多家长群、教师群中疯转。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择校的后果,殷涛有一番洞见。“择了校就有了金钟罩护体或吃了大力丸?华灯初上,一个穿校服背书包的孩子坐在公交车里打盹,一路颠簸着从城里学校到城郊的家;爱做梦的年纪‘五加二,白加黑’,数字分出英雄狗熊,梁山好汉一样排座次,掉队的孩子一脸愁容地坐在路边……”
但比起这些,真正说到很多家长和网友心坎上的,则是身为一名普通公办初中校长、对教育抱着点理想主义的殷涛在孩子择校问题上的坦诚。如他所言,“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在坐而论道了几年教育之后,轮到自己女儿升学,对当校长的父亲来说就是一则考验。比起没有半点人脉的普通人家,殷涛给自家女儿择个热点校,多少有那么一点点优势。但最后殷涛仍然给女儿选择了对口的普通公办初中,则和他的一则见解有关。“校长孩子都择校去了,谁会相信我的教育理想?”在这位校长带头给孩子选了“家门口的好学校”后,今年确实有家长壮胆跟着殷涛学了。很多家长告诉殷涛,“我们本来要择校的,知道你女儿在,我们就不走了。”
“讲真,老师家的孩子基本都是一路重点,校长家的孩子不择校真的难能可贵”。“行胜于言,示范作用大于天。”一些网友的留言,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殷涛凭借一篇为女儿择校的短文而迅速成为“网红”校长的原因:在如今的教育界,家长们更期待言行一致的教育工作者。有一个好校长,才会有一所好学校。
敢选“家门口的好学校”需要制度保障
事实上,殷涛写的关于给女儿择校的短文在网上被热转,引发不少网友热议的一个“梗”在于,这位校长挑明了如今的很多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去“家门口的好学校”的真正原因:无论是常州还是其他高度城市化的地区,普通公办学校或所谓家门口的“菜场小学”,从生源结构来看,有为数不少的孩子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而有些家长之所以要择校,除了考虑学业,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刻意为孩子“择”同学、“择”学习环境、“择”今后的人脉。
选个大多数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其实有很多好处。殷涛直陈,“这里的孩子同样出色:他们的父母是敢闯的能人,跨省联姻,基因优化,正当最好的年纪生子,顺产多,更聪明;他们有兄弟姐妹,更有责任感,善良能干,懂得感恩。”而作为一所普通公办中学的校长,殷涛打心眼里觉得,无论是学校的课程、分层教学的方式,还是大量的社团活动、有保证的阅读和运动时间——比起刷题,这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益。在殷涛的心里,这才是真正“优质的教育”,也是他为女儿选择“家门口的好学校”的依据。
虽然殷涛的理想主义很让人动容,但在一些社交媒体上,不少家长仍然给出了“泼冷水”的评论,而他们的发言同样具有代表性,且发人深思。
一位家长直陈,在如今的升学体系下,一些名牌高中或“超级中学”考上名校的概率要远远高出普通学校,而名牌高中又向下对口着几所优质生源的初中,初中又对口小学……上下游名校之间的捆绑关系如此明显,这是很多家长不敢把孩子送进“家门口的好学校”的真正原因。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除了像殷涛这样的人领风气之先,当下更需要的是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