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雨花台》中的最后一幕:雨花台烈士们舍身为民英勇就义。本报记者赵立荣摄
舞台上,恽代英、邓中夏、顾衡、石璞、袁咨桐等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酷刑审讯,坚贞不屈,斗智斗勇扣人心弦,直至英勇就义;舞台下,上海交通大学的年轻学子眼含热泪,为雨花英烈的坚定信仰和高尚情操所震撼折服。
昨天晚上,原创大型史诗话剧《雨花台》 上海巡演在上海交通大学菁菁堂隆重首演,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军训团组织集体观看。恢弘的场景,悲壮的剧情,不屈的精神,一场史诗般的爱国主义教育震撼开展,成为上海交通大学2015级学生军训中红色教育的重要一课。
这部大型原创剧巡演由中宣部、教育部主办,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共南京市委、江苏省教育厅承办。雨花台英烈家属代表,来自江苏省、南京市相关部门的代表、海军某部官兵与上海交通大学2015级学生军训团承训官兵及师生代表们一同观看了演出。
话剧《雨花台》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某一天,南京雨花台附近的一座监狱内,因叛徒出卖,即将出狱的共产党领导人恽代英身份暴露。国民党同时得知,在他们制定作战计划的军政部内,竟然隐藏着一个代号“宝尔”的红色特工,也终于明白了不久前“围剿”中央红军惨遭失败的原因。国民党要在一天内找到“宝尔”,而恽代英和“宝尔”同样需要不惜一切代价将作战情报送出监狱,幽闭昏暗的牢房成为战场,而共产党人以无畏的勇气在黎明前直面这提前打响的生死之战。
当话剧的结尾,革命英烈们在雨花台英勇就义时,伴随着悲壮的音乐,台下不少学生悄悄地擦去自己的泪水。话剧结束后,掌声久久不能平息。“从这部剧里,我们可以看到早期中国共产党员很多是知识分子,有些人家境很好、衣食无忧,但他们宁可放弃所有,甚至和家人生死两隔,也要执著追求共产主义。其中家人之情、同志之情让人感动流泪,这部剧使我思考,生命与信仰该何去何从,烈士们的牺牲与担当值得我们学习。”上海交大2015级学生李有感慨万千。
在上海交大媒体设计学院学生楚天舒看来,“话剧中最打动人的是那些和我差不多年龄的年轻人,他们在监狱中面对即将到来的严刑拷打互相鼓励,克服心中的恐惧,完全是凭借坚定的信仰,剧中恽代英的一句话诠释了原因———生命在于尊严,尊严在于信仰。这会永远激励着我这样的年轻人。”
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程光说:“剧中有一位英烈的原型是我们交大学长、松江籍的侯绍裘,他曾经说过,‘要认定一个人不是为了一己而生,是为社会、人类而生,以最多数人之最大幸福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最大责任,而以尽此责任为乐。’这句话不仅在当时有意义,对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昨天,“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事迹展”也同步展出。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最集中的殉难地。从1927年至南京解放,成千上万的中华优秀儿女慷慨赴死,用壮烈的牺牲铸就了新中国的诞生之路。仅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
《雨花台》将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陆续上演6场,“我演《雨花台》”群众演员选拔、《雨花台》主创师生座谈会等系列活动也将在巡演高校同期开展。此外,“穿越时空的对话———信仰的力量”为主题的当代青年给雨花台烈士回信征文活动也同步展开,鼓励大家用动情笔触表达自己对革命英烈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们学习、思考和传承雨花英烈精神。
文汇报记者 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