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静安区一些路口出现了几个簇新的亭子,炫酷的红色亭身,三块超大触摸屏,内设WiFi服务、移动充电电源……东方书报亭完成了全新升级正式亮相。问世18年的东方书报亭经历过昔日辉煌和赞誉,但由于传统纸媒日渐式微和人们阅读习惯改变等原因,它曾一度陷入徘徊沉寂,这一次“华丽转身”能否带 来新的生机?
上世纪90年代,报刊发展如火如荼,为规范零售市场,同时也为解决一批4050下岗职工再就业问 题,1998年,上海将东方书报亭建设纳入政府实事项目。一时间,大街小巷悄然出现一批“红亭子”,成为传播知识的文化亭、提供就业的安民亭。那是东方书 报亭最辉煌的阶段,作为城市新景观,被誉为“白天一朵花,夜晚一盏灯”。
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纸媒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从纸上转移到了网上、掌上,报刊销售一路下滑,再加上人工成本逐年上升,报刊配送运营成本逐年提高,书报亭经营原本就是微利行业,如今更是陷入亏损困境。
书报亭的经营人员大多家庭经济不宽裕,如此一来不得不为生计发愁,一些头脑活络的经营者开始开发“副业”增加收入。最常见的是卖饮料、冷饮。2014年夏,“东北大板”进军上海市场就是利用了东方书报亭遍布街头巷尾的销货渠道。
书报亭“新业务”范围之广超出想像,卖鲜花、卖水果、卖雨伞、卖丝袜、代收快递、寄存包裹,可谓五花八门。有的甚至支起炉子做蛋饼、烤鸡翅、炸臭豆腐。还有 的则因地制宜,独辟蹊径,设在梅龙镇广场的美领馆签证处规定,除了签证用文件,其它物品一概不能带入,附近江宁路奉贤路口的书报亭就开发了寄存、打印等业 务,一旁还有留学、机票等信息。
曾经的都市文化风景线一时沦为“杂货铺”,东方书报亭如何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去年在上海书展上首度亮相的2.0版概念亭近日已出现在街头,一场传统书报亭嫁接互联网的转型正式启动。
在延安中路威海路路口我们看到,升级后的书报亭整体外观一改长久以来给人的“红色小房子”印象,让人眼前一亮。亭子内部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销售和办理业务 区域,营业员在这个区域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左侧另一区域竖着两块电子屏,其中一块滚动展示快寄、海淘屋等邮政新业务,另一块互动屏则为读者提供交通、票 务、旅游、付费、招聘等查询。不时有路过的市民被新亭子吸引,驻足体验。
新版书报亭目前还处于试点推广阶段,很多新业务还有待开发,它能不能在给市民带来精神食粮的同时,也给经营者一份安心,这仍需要科学的规划和有益的探索。我们期待东方书报亭再次扮靓上海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