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晚期癌症病人不要“病急乱投医”,不要轻易放弃。图/CFP
“我不知道我能拦下多少刀。”坐在办公室,朱正纲教授神色凝重。他是上海瑞金医院胃肠外科的带头人,也是我国胃癌诊治与研究专家,就是他领衔的“一滴血筛查早期胃癌”正从实验室向市场转化。但近一年半,他的重心放在胃癌晚期患者身上。按现在的普遍认识,手术切除是这类患者的最后希望。可朱正纲不这样想,这一年来他到处去“拦刀”。他说开刀没用,还会起反作用。
这真是颠覆性的观点。朱正纲顾不上得罪同行,他着急的是明明有更好的治疗方法了,但太多医生不了解或不敢尝试,结果是一些患者牺牲在“未进步”的医生手里。
人类对抗肿瘤已逾百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说,回首过去200年,人类对肿瘤的认识已从盲人摸象跨越到管中窥豹。那么,下一步怎么走?朱正纲医生的鼓与呼,让人意识到一种被忽略的可能性:人类对抗肿瘤百年,比起科技的创新与进步,人的观念进步更重要。
这个外科医生四处去“拦刀”
近日,第十一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朱正纲担任大会共同主席。在这个我国最高级别的胃癌学术大会上,一系列新数据让他轻松不起来。去年,全球新增100万例胃癌患者,中国占42%。这数字每年这样增加着,构成一个庞大的患病群体。胃癌在我国各类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已排名第二。
“我们的问题是胃癌早期病例太少,仅占10%,也就是说90%新发现的胃癌都到了中晚期。对比我们的邻居,日本、韩国的早期胃癌发现率达到50%至60%,个别发达城市达到70%。”朱正纲说,胃癌早期发现水平跟经济水平有关,将早期胃癌筛查纳入医保、推广早筛项目、全民健康宣教等都有助于发现早期胃癌。
这些年,我国利用早筛项目、内窥镜(包括胃镜)等手段,将我国的胃癌早期发现率从3%上升到了10%,但面对大量晚期患者,这个数字是苍白的。在瑞金医院,早期胃癌发现率已经达到22%,大大超过了“国家水平”,但这仅仅是在一家医院。
因为早期诊断率还不高,大量病人拖到了晚期才被发现。
这天上午,朱正纲看门诊,47岁的女病人两年前查出胃癌晚期,在上海一家知名三甲医院开刀。但现在,肿瘤复发了,且大面积转移。一双儿女焦急地跑来问朱正纲怎么办。朱正纲看着她的手术记录,内心翻江倒海。
“我们对中晚期胃癌的认识已经落后了。”朱正纲记得老师傅培彬、林言箴这代人常说肿瘤能开刀的,肯定首选开刀。这之后,再化疗、放疗。老一辈对这种治疗方法形象比喻为:先把大山(肿瘤主体)搬掉,再用化疗、放疗等把周围的小土块清理掉。
学术上把这称作“去肿瘤负荷手术”,走到今天,这种治疗观念已深植于全国大小医院,晚期病人跑到医院里,来一个,就开(刀)一个。
可怖的是,跟踪一年来看,晚期病人开刀后没多久就复发了,生存期很短。
“不要再开刀了,开一个,死一个。”去年起,朱正纲开始去“拦刀”,他在不同的学术场合跟医生们说,不要轻易给晚期胃癌患者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