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4月8日定调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以及相应出炉的正面清单,跨境电商行业在过去的47天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整个行业究竟发生了什么?记者调查发现,税费、正面清单、通关单,是本次新政落地影响最大的“三把刀”,中小跨境电商平台业务类型单一,面临的困局尤甚。而5月24日新政“暂缓一年”的决定,便是主要针对通关单,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运营成本平均上浮12%
对于跨境电商来说,新政首要的影响是运营成本上涨。唯品会物流发展公司副总经理武迪告诉记者,新政之后,B2C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需按照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一般商品都需要收取11.9%的增值税,而化妆品类还需要额外支付21%的消费税。
记者调查发现,在大量跨境电商平台上,价格已经出现了上调,但不少平台会有一定程度的补贴。消费者陈小姐最近在网易考拉上海淘了3次,虽然走的是直邮通道,但单单被税。“现在考拉有补贴,提交税单,考拉会把税费还给我。”陈小姐告诉记者,如果选择杭州仓或者宁波仓的保税方式,则已经全面收税了。
“无论如何,12%的运营成本增加是摊在每家跨境电商的账面上,目前有一些跨境电商仍在采取补贴的方式维稳价格,争取用户,但是从长远看,这种补贴是不可持续的。”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虽然现在跨境平台表面上的日活跃用户数量、独立访问量在增长,不过80%的跨境平台在新政后还是出现了销量阴跌。
正面清单的“危机”
4月7日,跨境电商新政实施前一晚,传说中的正面清单终于出现在财政部官方网站上。一家总部在杭州的跨境电商负责人蔫了:这份正面清单包括了1142个8位税号商品,涵盖了家用电器、化妆品、纸尿裤、保温杯等商品;然而,包括液态奶、生鲜、保健品等一批“爆款产品”都被拒之门外。
“7号晚上才发正面清单,8号上午就正式执行,根本不给我们缓冲的机会。有些已经在库、在港、在途的商品不在正面清单当中,甚至有些消费者7号晚上下的订单也被海关系统拦截。”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商品卡在海关,有些可以选择退回,有些保质期短的商品只能烂掉,“成本的损失是小,有些消费者下单后一个月还收不到货,对于消费体验是巨大的伤害。”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新政出台的一周内,清单外商品库存积压相当严重,进出两难:“这个情况一直到4月15日第二批正面清单出来才好转一些——因为部分商品解禁,进口单量才有所缓解。”自邮行跨境商城创始人霍启文表示,由于有不少未纳入清单上的商品目前在保税仓内被扣住,因此多家跨境电商平台都在对上线商品的种类以及价格等重新调整。
通关单卡住企业“咽喉”
正面清单并非跨境电商新政中最难的一关。在实际操作中,最隐蔽的“大怪”出现在通关单上———根据新政规定,4月8日以后发运的商品,必须按照一般贸易要求提供通关单,化妆品、保健品等商品还须在食药总局注册备案。
所谓通关单,是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对列入 《检验检疫法检目录》,涉及法检的货物,需要向国检部门报检,填报《入境货物报检单》,国检部门出具通关单后,再向海关进行报关。5月15日,质检总局在官网上挂出《关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通关单政策的说明》,回应表示,清单内有约36%的编码在“法检目录”内,需要凭通关单验放,其余都不需要通关单即可办理海关通关手续。
不过,上海某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的感受并不一致,“大部分企业的经营范围集中在进口化妆品、食品、奶粉、服装、保健品等,而这些都在这36%的编码内,意味着全部需要清关。”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避免库存积压,电商平台普遍会把库存控制在一个月内,而在跨境电商普遍热销的产品中,除了纸尿裤的手续较为简单,食品、化妆品和保健品的通关手续都相对繁琐。记者在聚美优品、贝贝网等跨境电商网站上看到,目前在售的商品品类剧降,大量化妆品被迫下架。
据了解,新政“暂缓一年”执行,主要针对的就是跨境电商反映最强烈的通关单问题,上述跨境电商负责人告诉记者,最新的政策出来后,意味着之前积压在保税仓的货物可以快速通关,为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文汇报记者 徐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