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河泾“可可空间”主办了中美创新创业大赛,促进高水平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可可空间”供图)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要求两周年之际,上海漕河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昨正式揭牌。
示范区将深化知识产权重点领域改革,计划至2018年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20家、国际品牌机构3-5家;万人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0件以上;打造若干“互联网+”模式知识产权服务新业态,形成两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
深度融合,是徐汇区打造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的关键词。一方面,徐汇区加快集聚与国际接轨的创客空间;同时,注重创新产业布局,通过创新完成产业及区域的更新迭代。值得一提的是,徐汇区特别注重创新生活服务,做圈子、做生态,打造懂得国际话语体系的技术商务社区。
“创新大咖”只要咖啡馆
主要看气质,这在创新领域同样适用。
徐汇区副区长王宏舟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全球最大的临床研究服务机构昆泰公司大中华区总部在选择落址上海枫林生命科学园区时只提出两点要求:楼下要有一家24小时便利店,最好有一家星巴克。最终,昆泰与星巴克同时“开业”。
扶持资金、人才政策乃至房租,这是很多创新企业要考量的现实问题。但当他们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有了更高级却也是更简单的需求———能不能多一点绿化,能不能多一些公共运动空间,能不能多几家露天咖啡吧等等———这些恰恰是徐汇区需要发力的地方。
在漕河泾,很多“科创大咖”的工作场所令人惊讶:有一半以上办公空间是用来玩的———室内篮筐、健身器材甚至PSP游戏。今年,漕开发宜州路区块将建设一条长近2公里的创新走廊,引进“谷歌开发者”、“发射台”等平台项目落户,着力孵化价值链高端产品和企业;同时,与微软创新中心合作,推动微软建设全球第七个创投加速器“MVA”,这一项目未来3年内每年投入不少于7000万美元。在这样的创新走廊内,公共健身跑道、楼顶篮球场等活力元素被无痕嵌入。
王宏舟说:“对创新企业而言,八成以上员工是长期待在格子间里跟电脑较劲,待得舒不舒服自然是最受关注的问题。”
能接驳国际话语体系
咖啡馆、跑道、篮球场提高了创新空间的“颜值”,但集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客空间和创新主体,还要修炼“气质”。能不能接驳上国际话语体系,是关键一环。
徐汇区力推国际合作项目,引领国际创新互动,推动国际创新创业合作交流的主体签约。比如,交大慧谷与法国孵化器“塞尔创新”、枫林集团与尚华集团等。
2015年至今,漕河泾开发区共有本土创客空间15个,目前已孕育了50个项目参与国际合作。在漕开发积极推动与美国硅谷开展国际联合双向孵化的基础上,知名创客空间创嘉站与以色列科技孵化器“创东方”共同举办“中以创新系列活动”,促进中以两国创业团队交流。上海交大、慧谷高科技创业中心与“塞尔创新”共同创办“欧创慧”中法众创空间,将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国际科技合作相结合,打造中欧创新创业的桥梁。“可可空间”主办中美创新创业大赛暨中美创客论坛,涉及美国华盛顿、硅谷、芝加哥、休斯敦四地,促进了中美高水平创新创业资源体系及项目落地。
技术商务社区让大咖纷至沓来
“科创园区,绝不是把人聚拢到一条街抑或一幢楼,然后挂块牌子。”徐汇区的目标是建设有生气、有生活、有生态、有创新生产、深度融合的区域———在国外,它有个时髦的名字:技术商务社区。
生态好了,各类创新大咖和人才纷至沓来。
漕开发目前拥有高科技企业2000多家,8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园区投资120多家地区总部和研发机构。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龙头企业、科技服务机构、中小企业的“创新组团”模式,水到渠成。
强生全球创新中心落户后,依托徐汇区丰富的临床科研资源,在肝病、肿瘤、心血管等领域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中山医院、肿瘤医院等科研机构合作,选择优秀的新药研发和医疗器械项目进入孵化培育期。
法国标致雪铁龙公司将上海汽车技术研发中心落子漕开发,技术中心硬件投入将超过10亿元,累计研发投入超过60亿元。
昨天的揭牌仪式现场,“徐汇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同时发布,包括 《徐汇区科技创新服务券实施管理办法 (试行)》 《徐汇区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扶持办法 (试行)》 《徐汇区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安居管理办法 (试行)》 等。这些专项补贴政策,一期涵盖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法律服务、研发服务等服务领域,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服务券,帮助科技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激发创新活力。
文汇报记者 顾一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