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附小的学生登上了国际艺术节的大舞台
在美国衣阿华州举行的世界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学校团队荣获世界冠军。世界OM协会领导人向师生祝贺
与其说,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是出外语人才的地方,倒不如说是培育全面发展之才的伊甸园。
在上外附小,有过出席全国少代会的代表童时杰,有过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王绮涵,在一所小学出现这两个颇具分量的“代表人物”,背后肯定是有“故事”的,也显示了学校育人的过人之处。童时杰,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他看到身边的队员都在寻求帮困助人的途径,于是就成为了生活中的有心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就在上海浦东,有很多家庭困难的小朋友们买不起书本和学习用品。一本书、一只铅笔盒都默默地放在心里,成为了他们的美好心愿。在他的发动和组织下,2013年元旦,他和队员们制作手工作品,向社会责任企业募集爱心资金,帮助100位贫困儿童完成新年愿望。2014年的10月他与小伙伴一起徒步穿越贺兰山。从宁夏徒步18.8公里至内蒙境内的阿拉善盟,参加了为改善阿拉善盟的沙漠环境而募集善款的徒步公益活动。王绮涵,曾被评为“上海市十佳优秀少先队员”和“上海市十佳好苗苗”,也有更多的人称她为“小七”,这不仅仅是因为她一双巧手,能剪出许多美丽的剪纸作品,更因为她有一颗如七仙女般友善、执着的心。她希望更多的人能爱上剪纸并能够传承和发扬这项中华的传统文化技艺。
上外附小,是学生全面成长的一片“蓝天”。学校牢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特色发展,努力培养素质全面优良、基础知识扎实、外语能力突出、具有浓浓的“中国情结”、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开放性的思维和一定竞争力的未来国际化人才。这样的定位,让上外附小的学生成长充满实力和竞争力。2010年到2015年,近200名学生被上外附中录取,继续进行外语专业深造。
一位资深教育专家评价说:从上外附小毕业的学生,不仅外语特色鲜明,而且中国情结浓郁,更有健全的人格。
“三大品质”奠基:让学生成长有“航标”
育人是学校办学的全部。上外附小尽管追求外语特色,但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成长。为此,学校确立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提出附小学生应该具有“三大品质”———大方、大度、大智。
对“三大品质”,学校有一个诠释的经典版本。“大方”———注重行为举止,目标指向举止得体、礼仪文明、心态开放积极、善于交流分享。“大度”———指向情感态度,要求为人讲诚信、负责任、宽容谦让、胸襟宽广、心态阳光、乐观向上。“大智”———侧重于扎实的学业基础和人文积淀,还指向睿智敏捷、善于学习、探究创新等学习品质。
这“三大品质”,既是学校“中国情结”、“国际视野”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以学生为本育人的具体目标;既概括了学生成长的期待愿景,也提出了学生发展的主攻方向;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反映了学校的育人特色。
为了使“三大品质”的培养更“可观”、“可视”、“可行”,由各年级组长成立“大方、大度、大智”的育人目标项目研究小组,研究讨论了附小学生在待人接物、文明活动、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细则,即:学会交际,善于合作的大方少年;宽容谦让,诚实守信,能自我约束的大度少年;学会学习,喜爱学习,喜爱探究的大智少年。教导处带领老师们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的课程设计,有效利用行为规范训练课、社会与品德课和十分钟队会,培养学生的“三大品质”,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课程教案。如学
校训练学生文明的交谈礼仪,学会面对不同的人数和场景,用四个层级的音量说话,即:下课两个同学私下交谈时用“1号声音”(最低);三三两两说话用“2号声音”;上课小组讨论时用“3号声音”;上课面对全班同学发言用“4号声音”。
“三大品质”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OM国际赛场上学生不仅用流利的英语自信大方地与各国小朋友交流,还多次荣获世界冠军和亚军;“网络少年”是本市中小学开展网络竞赛的最高奖励,全市只设十个名额,学校年年都有学生榜上有名;在两岸三地的小学生作文竞赛中,在亚太国际小学生数学竞赛中,在全国、全市的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附小学生总是获奖等第最高、获奖人数最多的少数几个“大户”之一。就连一年一度的虹口区欢乐艺术节,附小学生获奖人数年年都是全区中小学中数一数二的。
“规范行为”导向:让学生成长有“明镜”
培育“三大品质”,从平时的行为开始,上外附小着眼大处,着手小处,优在细处。他们对“点点滴滴”确定“尺子”。
生活习惯———学生大多家庭物质条件较好,但是却不攀比、不浪费,每天穿着统一校服,使用最普通的中华牌或类似的木制铅笔 (学校建议不使用活动铅笔),学生们爱惜用品,有的同学还在学具上贴了标签以便遗失以后能够找回。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校不开设“小卖部”。
学生随身携带手帕,勤剪指甲勤洗澡,校服、领巾整洁干净。学生能够自觉做好校园环境的保洁工作,见到纸屑及时捡起,放学以后,每个班级的同学都能在教师的组织下做好“五清一齐”工作,即———地面清、黑板清、桌面清、桌肚清、垃圾清、桌椅齐。
学生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用餐时不交谈、不挑食,低年级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吃鱼、吃虾,自觉做到不用手直接接触食物。在教室里用餐的学生餐后把统一铺好的餐垫擦干净、叠整齐,90%的班级能够得到文明用餐的流动红旗。
吃水果点心前,学生在桌面上铺好自带的毛巾,用完食物以后由小干部统一收掉果皮和包装纸,倒掉垃圾,保证了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
学生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养成了较好的生活习惯,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晚上因作业或电视、电脑游戏等原因导致休息较晚的情况便及时干预,有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养成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
学习习惯———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能够及时规范地整理书包,尤其是壁橱里面的书本、工具箱、雨披、字典都按统一要求摆放整齐。
学生在课堂上努力践行“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讲得出”的学校要求,专注听讲,积极讨论,认真笔记。来学校借班上课的外校老师都表扬学校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和听课习惯以及学习能力。华师大的董蓓霏教授在“四城区”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听了学校7个班级的语文课之后,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赞不绝口。
学校学生基本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作业,作业本及时订正,书写端正漂亮、格式规范,簿本整洁、没有破损,接受区级飞行调研时,受到教研员老师的高度评价。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使学生练就了一手好字,2011年12月五年级写字等级考,学校获得50%优秀率的好成绩,远远领先于全市平均20%优秀率。
交往礼仪———学校学生尊敬师长,待人有礼貌。早晨,学生在校门口笑盈盈地招呼老师:“Goodmorning”;课间,学生们会热情地向走进教室的老师说:“Hello”;向走廊里迎面走来的老师点头微笑;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时会主动说:“Thankyou.”;进老师办公室先说:“Excuseme.”经允许才进入;双手向教师递交本子或其他物品……
与同学友好相处,周围同学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遇到困难,都能够伸出援助之手,乐于帮助行为偏差的同学和学习暂时落后的同学,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用欣赏的眼光积极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同时,学校对“遵守校规”、“遵守社会公德”也有明确规定。现在,学校组织同学们外出春、秋游,参加课外拓展实践二日营等活动,学生都能做到“六个一”,即———备一只塑料袋 (装果皮纸屑用)、带一份午餐 (以吃饱为准)、一瓶水、一只水果、一点零花钱 (不足20元),奉献一片爱心(关心老师、同学)。在这样的教育下,学校学生的行为表现令人称赞,同学们去到哪里,赞扬声就响到哪里:公园里的工作人员说附小的孩子用餐过后的草地还是绿的,没有白色污染,真不简单!
“体验实践”磨砺:让学生走进世界有“领悟”
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他们的胆量,增加他们的见识,提高他们的国际交际能力,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外事接待活动。如学生接待了来自美国威斯康辛州WestBend学区的学监等外国朋友,流利的英语,机智、大方的行为给客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来自澳门鲍思高粤华小学、郑观应公立学校和澳门葡文学校的三位校长作为澳门校长储备人才培训班的学员来校实习。少先队员和儿童团代表们用PPT和中英文演讲的形式,为他们介绍了学校少先队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四、五年级学生参加了由上海市教委和市外办联合举办的“2012上海百名中小学生走进外国驻沪总领事馆”系列活动。学生们走进了匈牙利和保加利亚驻沪领事馆,参观了领事馆可对外开放工作区域和官邸、听取各位驻沪外国总领事介绍该国的基本情况,与领事馆官员互动问答,展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英语节目,并品尝了该国的地方特色美食。此次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学校进行的国际理解教育,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拓宽其国际视野。
上外附小学生的英语社团活动同样丰富多彩。每周一次上外附中高一的大朋友与学生进行口头交际,同学们在大朋友的指点下互相交流、大大提高了英语口语的水平。每期的附小双语报由各班同学轮流收集资料,审阅稿件、设计版面、电脑制作。学生大批的双语习作在本市及各地的报刊上发表。每周一次由英语老师指导,中高年级学生主持的英语广播台和电视台的播出,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力,又培养了学生多看、多听、多讲的好习惯。
“走进世界”大型双语主题活动每年如约而至,相继走进欧洲、亚洲、美洲,同学们感受了一次次令人震撼的文化之旅。英语小主持流利的主持凸显了作为英语特色学校学生的外语水平;开场的大型舞蹈跳出了新时代少年儿童的蓬勃朝气;跨年级学生共同合作表演的英语故事、演讲接龙展示了学生的能力;英语歌曲的演唱展示了上外附小英语教研组全体英语教师的别样风采;双语志愿者的英语童话剧证明了学校双语教师的水平;班主任老师与学生的英语演讲、英语歌曲对对唱体现了学校师生的综合双语实力;每班一国的“各国旗帜大巡游”展示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交流,而家长、老师、学生共同参与的“附小达人秀”更是体现了家校互动的“大英语教学”的意识。从“美洲大咖秀”的经典再现当中,同学们熟悉了那些世界级名人和伟人的故事、作品。上海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这一传统外语特色活动得到了市、区有关领导、区教育局领导、本市外语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主题活动已成为学校展示双语教学成果、展示师生才华、展示师生对祖国、对人民充满爱的一个传统项目。
每年4月举行的“走进世界”大型双语主题活动,也是一条神奇的纽带,联结着学校、家庭、孩子、老师与家长。开场媒体中的“国家巡礼”是学校三年级学生在信息课上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的作业。“全家都来赛”的擂台上,老师、家长和学生同台演出,大家可以从载歌载舞的俄罗斯风情表演中欣赏到老师和家长的精彩对唱,见识到父亲高歌与儿子拉提琴的默契合作;“达人秀”的舞台上,巧手母女带着小伙伴们用气球变幻出各种有趣的服饰造型,展示非凡的技艺。为“附小春晚”辛勤付出的家长们,更多的是从事着幕后的指导、排练和服装、道具的准备,小到一个尼泊尔歌舞表演的头饰,是由家长们带领一年级的孩子利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的时间亲手制作完成;大到水城威尼斯的象征———巨型道具“贡多拉”,是由老师和家长代表共同设计、打造的;还有孩子们身上五彩缤纷的各国服饰、黑人儿童形象的化妆和造型,点点滴滴家校合作的事例,不仅展现了师生和家长的聪明才智,更携手塑造了孩子们“大方、大度、大智”的品质,为他们的梦想打造了坚实的后盾。年年不同又年年精彩的“走进世界”双语主题活动,让附小学生逐渐具有“世界”的眼光、“全球”的视野。
珍贵镜头
学子深情话母校
校庆,对学校而言,是“种植”纪念树,而对学子而言,则是倾吐“心中缘”。
从上外附小毕业的学子都有话要说,这里选取几则:
苗嘉阳,曾担任全国少代会主持人,目前就读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写道:虽然已经是14年前的事了,但一切仿佛昨日一样清晰……附小的计算机课程是我最喜欢的课,我可以自豪地说,当时我可以将课程的每个细节倒背如流,学校会推荐我参加计算机方面的各种比赛,给了我一个特权:我可以在学校自由地使用学校的电脑,完成我的参赛作品。学校成了我自 由学习的地方,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点点滴滴,我无法忘怀,真真切切,我永存心中。回顾总结自己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过程,我深切体会到八个字:培养习惯,夯实基础。
王席文,现上外附中高二学生,将赴英参加国际公众英语演讲比赛。她说: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与收益都得自附小———它是在我的血液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都是附小赐给的。五年里,学会了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为日后学习夯实基础、养成好习惯,锻炼了办事能力,结识了老师和同学,我不胜感激。
王润泽,现上外附中高一学生,写道:上外附小的五年学习生活,改变了我很多,让我学会如何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感恩附小良好的学风,因材施教让我在信息学科中不断地成长。附小有丰富的兴趣课,偶然的机会我选学了Pascal选修课,当时仅仅是为了好玩,甚至只是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玩电脑的机会,但是没有想到自从结识了Pascal语言,结识了编程之后,我发现自己有了一个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而一发不可收。2015年我获得NOIP上海提高组第一名,和附小的基础教育真的密不可分。附小的教育,让我有一个很自然、很朴素的梦想,那就是使自己能够考入一所梦想中的中学。
张臻,博士,现任职于中山医院,他说:当初我入校的时候,贝贝英语小学不仅招生模式与现在大不一样,招生的规模也只有区区一个班,似乎一切都预示着未来校园生活的与众不同。而只有当开学后,学生才真正切身感受到这种“不同”———小班化英语教学,使用专门的英语教材;每周的计算机课。这些现在看来司空见惯的事物,在当年可谓“颠覆三观”创举。当时的贝贝,毫无疑问是一个带有极强试验性质的项目。
而在鲁漪文 (现交大附中高一学生)的眼里,上外附小的五年,是让她认识世界和自己的五年。在李云隆(现华育中学初三学生,曾获亚太国际数学竞赛上海赛区第一名)的心目中,庆幸能在上外附小,接受他人生第一个阶段的系统学习,能遇到最好的老师启蒙引路并拨动他心中数学之弦。
这些学子的心声,就是对母校最好的“点赞”。
感言
让学生具有底气和灵气
王石兰
学生是学校的全部价值。教书育人,是学校的根本要旨。
上外附小是以外语为特色的,但更是以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为追求的。学校提出的教育理念“中国情结”、“国际视野”;“大方、大度、大智”的“三大品质”,以及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生的终身发展。
让学生具有底气和灵气,这是学校20年办学的方向。底气在于具有爱国的“中国情结”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在于基础扎实、知识丰富、能力出众;灵气在于具有做人的“文明规范”和做事的“聪明本领”,在于灵活运用、灵巧应对、灵秀个性。同时,他们具有中外语言的优势。
因此,办学特色只有与育人特色相统一,现实成长与长远发展相匹配,个性特长与人格健全相和谐,才是育人之道、做人之谛。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