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文学能否再掀新高潮?
叶辛表示,作为一段历史,“文革”时的知青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对于文学来说,肯定还是有人去写的。“文革”结束之后、改革开放初期,井喷一样涌现了很多知青作家,形成了知青作家群,不但引起国内的注意,海外也有好几所大学在写中国知青文学的论文。
今年上海书展上,法国汉学家潘鸣啸推出了《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一书,他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收集知青资料,对知青问题研究入微,被亲切地称为“法国老三届”。学者徐友渔评价该书:“它对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作了全方位研究,论述之广泛,分析之深入,构成了当代中国史研究重要的一章。”
知青文学今后将如何发展?
叶辛承认,前面30多年已经有了很多知青题材的经典作品,梁晓声后来写的《知青》,央视也播了,但是大多数人的反映是没有《今夜有暴风雪》好看。“一个作家尚难以自我超越,别人再去写这个题材,自然也会碰到如何超越经典的问题。对于今后的知青文学作品,包括我们这些有过知青经历的人要想再写,也都是有难度的。”
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知青文学即将画上句号。叶辛表示:“俄罗斯至今还有人以二战作为题材来进行写作,法国、德国也都有。比如像《复仇女神》,在欧洲文坛引起了很大的影响,已经完全跳出过去的角度,从纳粹杀人犯的心理挖掘二战题材,这也是对二战题材不断的深化和挖掘。知青题材其实也是一样,后人在更多更客观地评价这段历史时,会有更加深入独特的反映。我们这一代人有着时代、共和国的烙印。写好这一代人的故事,就是给共和国的发展历程做一个好的注脚。”
对于未来写作,叶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这代人有着强烈的要表达自己的愿望。但到了这个年龄再写,你在表达时,一定要渗入对我们所经历的人生的思考,对经历的历史的思考,对社会演变的思考。也就是对个人与时代命运的反思,对社会演变的反思。只有这样,你的作品才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逝。”
本文综合东方网、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