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金凤在病房里询问病人餐食是否可口,并针对病情叮嘱要注意的饮食搭配。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本报记者 陈青
走进市东医院3楼的营养科,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昨天下午,厨师们利用午餐与晚餐间隙时间,开始为明天的大年夜饭忙碌:100斤黑鱼正等着开膛破肚,各式精美的小糕点、新鲜水果被分门别类地“安置”。医院营养科主任聂金凤说,这是一年中医院营养科的“重头戏”。要知道,准备一顿令患者和家属交口称赞、又符合患者特殊需求的年夜饭,需要有一整套科学的操作规范。从整治厨房开始,这花费了聂金凤多年的心血。
除夕“小惊喜”贴合患者营养需求
聂金凤介绍,他们已为住院治疗的300余名患者及150名医院职工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不仅有鱼、有年糕,而且还有营养科为病人量身订制的“小惊喜”:普食病人送脐橙、糖尿病患者送咸趣饼干、肾病病人送特仑苏牛奶或是低蛋白饼干,而流质饮食的患者则送椰奶。若是住院患者家属要陪家人在病房吃年夜饭的话,家属可点菜,营养科将把年夜饭送至病床旁。
“因为糖尿病人要控制糖摄入,所以为他们准备的点心是咸饼干;肾病人饮食要避免高蛋白。”聂金凤说,既要让病人们感觉到过年的欣喜和快乐,又要照顾他们的特殊营养需求,这都需要营养师进行周全的考虑。
“小惊喜”固然令人欣喜,但正餐的质量更要有保证。花样翻新、菜品可口,都需要医院厨房有一套科学严格的操作规范。在10年前,聂金凤刚接手医院食堂时,食堂“众口难调”是出了名的,可如今的食堂伙食满意度达95%。她是怎么做到的?
“6斤味精”打开管理突破口
在医院里,临床营养学原本是一门不受重视的边缘学科。但这些年来,许多人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富贵病,肿瘤的发生率更是一路攀升——从营养学角度分析,这些慢性疾病都是“吃”出来的,由此,聂金凤和同事们有了施展的舞台:开设营养咨询门诊,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开展临床营养治疗查房,为疑难病患者度身定制营养治疗方案……
担任营养科主任后,聂金凤发现,医院职工食堂一天做300-400份饭,要用6斤味精。但对于这一惊人的味精用量,厨师长却不以为然。于是,聂金凤用实物演示了味精的每天用量,让厨师们将心比心地问一下自己,你自己一天会吃那么多味精吗? 借此,她每周三下午给厨师们上课普及应知应会的营养知识。
接管食堂后,在她的字典里,就没有了“节假日”这个词。自从距离总院5公里的营口分院开诊之后,营养科的工作量明显增加。她带领团队运用计算机网络现代化管理技术,对总院及分院进行膳食医嘱管理,顺利地将两院营养科衔接,在提高病员的就餐率和治疗饮食率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聂金凤带领团队人员每日下病房,一旦发现疑难病例即会同临床医生进行会诊,科学评估分析,结合临床体征及检查,针对每位病人制订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在普通饮食基础上,她带领团队开展了糖尿病、肾脏病、痛风等各种治疗膳食的研究,负责食谱制定,并对食物烹饪配送实行全程质量监督,指导厨师按要求制作,保证了营养计划和食品卫生的有效落实,满足了不同疾病患者的饮食治疗要求。
病人中流传“吃饭在市东”
尽管住院患者包伙点餐制一天只有16元的餐费,在市东医院依然可以做到丰富多样。如早餐套餐,糖尿病人可选麦片粥,普通患者可选白粥,另外还有白馒头、酱菜、鸡蛋或肉松可供选择。而中餐、晚餐有3荤3素供选择。
记者昨天随配膳员给心内科病人送饭时发现,几乎没有病人点小锅菜。许多病人及家属告诉记者,这里的饭菜已很丰盛,送来的青菜都是碧绿的。张阿婆说,晚饭的酱鸭切得很薄,老年人也咬得动——如果不是十分细心用心,怎么可能为病人餐饮考虑到如此细致的地步。因此,有些人甚至将医院餐食打包回去。
如今,在市东医院,住院患者的菜单可以做到两周不同样。近年来,该院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患者对饮食的满意率始终保持在80%-95%之间。一些住院的老病人中,甚至流传这样的话:“吃饭在市东”。这一份舌尖上的温馨,也无形中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