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经济增速面临下行考验,正是“并购”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魔力”的好时候——无论是解决产能过剩,还是全球化布局,中国企业并购的黄金周期已经到来。昨天在沪召开的2015中国并购年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建议,要充分利用市场化的并购、兼并、重组所引发的产业协调效应,有力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并购黄金周期已经到来
“通过并购、整合兼并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表示,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若只通过简单的财政手段和货币手段来解决此问题,历史证明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是到了下决心对产能过剩领域进行整合兼并的时候了。你不做这个事情,别人在往前走,原地踏步就是死路一条”。
刘明康强调了并购对于食品、饮水、运输等行业的重要性:“几十年前,大家到上海来扫货,到香港扫货,现在到日本扫货,连马桶盖都往回买,这些行业如果优质企业不能兼并、收购劣质企业,那么劣质企业就无法得到淘汰,更有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全球化布局更是中国企业并购的重点目标。中国并购公会轮值主席、尚融资本管理合伙人尉立东表示,目前,中国并购日趋全球化的特征非常明显,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跨境并购共计22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超出1倍,“中国并购的黄金十年已经到来”。
并购极大利好“一带一路”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表示,大力发展并购业务已然成为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更好服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上海出台了金融创新支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20条”意见,同时正积极研究金融业服务“一带一路”的方案。并购作为产业结构调整、资源整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和“科创中心建设”的有力手段,将会带来很多机遇。对于“一带一路”给并购带来的利好效应,刘明康用“潜力巨大”来形容。
刘明康同时强调,“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体中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并购过程中必须根据国际通行规则,很好地利用市场中介,充分地做好各种前期的尽职调查。此外,并购过程的公正、透明同样至关重要。
文汇报记者 唐玮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