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史博臻
利用太阳能把海水制成淡水,售价仅为普通桶装水的三分之一;引进海外最新医疗技术,大幅缩短技术落地“时差”……昨天,记者跟随“发现双创之星”采访团走访了沪上两家企业,尽管它们所处行业不同,但都以创新思维破解了行业难题。
太阳能淡化海水成本低廉
2013年,上海骄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彭志刚在海南省乐东县开辟出一亩实验田,耗资1300万元搭建了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装置,不仅满足了3万人的用水需求,还经受住了12级台风的 考验。2014年9月,作为东方市的一项惠民工程,彭志刚建造了占地30亩的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站,可以满足当地5万人的饮用水需求。
一家成立才5年、仅40余人的企业,为何能啃下一个个技术“硬骨头”?
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关键要解决两个问题——能源和水,就是将太阳辐射热转化为高温水蒸汽,再通过多级蒸馏程序制成淡水。彭志刚学的是热能工程专业,先后在多家外企工作,多次参与研发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在海南、印尼等地的生活经历,让他体会到缺水之苦,于是萌生了把太阳能光热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嫁接”的新想法。2011年,他辞去年薪不菲的工作,抵押房产,注册成立公司,开始了“望海止渴”的摸索。
公司成立之初,彭志刚在宝山顾村租下一处带院子的民宅,把一块块工业级平面镜铺在院子里,根据菲涅尔光学原理反复琢磨,终于自主研发出一套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核心技术。他们设计了一套全自动太阳能跟踪聚焦技术,就像向日葵追踪太阳一样,能及时把太阳的热量聚集起来。
彭志刚介绍,太阳能光热技术不仅没有污染,还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利用这种技术生产的18.8升桶装蒸馏水售价在4元左右,而市面上同等规格的桶装水要卖12元。目前,该装置仍有5%的能源要靠电力,为此他们还将安装一套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设备,有望实现生产“零能耗”。
摆脱“追随者”角色
一项高新医疗技术从原创国走入我国要经历多少年?“10年的开发周期,外加平均8亿美元的研发成本。”德诺医疗科技CEO赵亦伟的一席话,让人看到了巨大的技术“鸿沟”。现在,赵亦伟正在尝试用“德诺模式”缩小“鸿沟”:设立基金,在海外技术处于半成品甚至是创意萌芽时投资介入,助推其提前在中国落地,使中国从晚期仿制的追随者角色,迅速转化为全球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X光引导建立支气管外通路”的问世,就是很好的证明。这原本是一家美国公司治疗哮喘病的手段,如同导航仪一般引导刀头在支气管中直达病灶。德诺的想法,是要通过注资合作,把它用于肺癌治疗。目前全球每年三分之一的肺癌死亡率就发生在中国,且年均新发患者达65万人。与此同时,现有技术难以支持肺癌的一级预防,使早发现、早治疗成为一句空谈,而晚期癌症患者要经历痛苦的开胸手术,费用高、创伤大。
“X光引导建立支气管外通路”作为德诺用于癌症治疗的第二代产品,已经获得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明年将引入我国。主攻这项技术的是德诺在上海投资的子公司堃博生物科技,成立于2012年,作为国内肺癌治疗技术的研发中心与海外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