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作家协会昨天联合召开“上海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尚长荣、施大畏、杨震华、李莉、王丽萍、滕肖澜、吴虎生、张洁、朱辉龙等文艺界9位代表结合自己领域的文艺创作,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畅谈了学习体会。他们一致认为,当前的文艺创作应该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和时代主旋律,文艺创作者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自己的艺术修养才能提升,上海的文艺事业才能真正繁荣起来。
本报在此摘要刊发9位代表的交流发言,他们的学习体会和交流观点反映了上海文艺界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共同心得,反映了上海的艺术家们繁荣上海文艺事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扎根人民,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尚长荣
2014年是中国文艺事业的喜事之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当天,会议气氛热烈亲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真挚感人,他对文艺事业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殷殷重托,会议的凝聚力和亲和力让在场的每位同志都如沐春风,振奋不已。随后,文艺界广泛传达并学习了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全国的文艺工作者都受到了非常大的鼓舞和激励。一年来,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广大戏剧工作者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齐心协力、脚踏实地、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创作演出了许多弘扬民族精神、传递中国力量的戏剧作品;今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正式下发;7月29日,全国戏曲工作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党和各级政府在传统文化的政策导向、战略部署和具体实施上所做出的许多实实在在的推进工作,作为一名从事戏曲事业近70年的“老兵”,在激动、振奋之余,我更有许多感慨和思考想与大家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此话可谓一语中的,道出了我们的心声。戏曲是个凭借着良心、坚持和过硬的业务素养为社会奉献精神食粮和真善美的事业,作为戏曲人,我们传播的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的是传承千年的优秀美德,承载的是家国大义和人伦情怀,一切朝“钱”看、当“孔方兄”的孝子贤孙是万万要不得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作为戏曲人,作为创作者,只有贴民心、接地气、实实在在感受人民的喜怒哀乐,了解生活、深入生活、咀嚼生活,才能创作出真正为社会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优秀作品。
戏曲是融四功五法的表演形式和程式化、虚拟化、写意化为艺术特征的传统艺术,上百年的延续与凝练、上百个剧种的个性与锻造、数代戏曲大师与前辈的传承和弘扬,都为这个深邃的宝藏积累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回顾与反思,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戏曲似乎也走过一些弯路:出出大戏都是管弦西乐伴奏,场场灯光舞美都华丽得耀眼炫目,个个投资都是百万千万的累加,但凡是重点剧目都唯西乐独尊,向奢华靠拢,更有甚者,舞美、服装弃民族传统于不顾反倒学起了外国!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艺术宝藏浩瀚精深,中国的民族音乐绵延千年,与戏曲亦是一脉相承,中国的舞台传统写意凝练,是东方审美观的独特表达,放着自家的宝贝不为我所用,却心甘情愿地被“洋派”俘虏、绑架,说到底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
如今,我们戏曲工作者应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更好地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呢?我想还得脚踏实地,从自身做起:
第一,做明白人。首先是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坚定地拥护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其次,还要做艺术上的明白人。既要有文化自信也要有文化自觉。要善于激活传统、坚持转化创新,让传统融入时代,服务社会。
第二,做知心人。文艺工作者要感知和体贴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才能拨动人民群众的心灵潜藏,才能创作出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的作品。要力戒功利主义的政绩观、浅近浮夸的创作观,要自觉摒弃“假大空”“高大全”,要多接地气,多贴人心。
第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文艺人。这本是军人的理想信念。但是,我以为这对于戏曲工作者同样适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做一个有思想有情怀的当代人,良知和气节是我们的灵魂与脊梁。
我坚信,有当前良好的文艺政策的引导和保障,有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和创造性的努力,我们必将会迎来文艺事业的再一次高潮,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伟大作品。
文化产业需要规模和影响力
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震华
当下,传统媒体在网络新媒体的助推下面临挑战,“新文化”作为内容生产商不可避免地参与到竞争之中,我们一方面要继续扩大规模量产,同时要提高文化自觉,重视特殊商品的思想性,赋予高度的艺术性,最后通过观赏效果来开发市场潜力。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去年至今,是“新文化”上市以后全面铺开文化攻略、搭建规模量产新架构的一年,我们凭借完善的生产体系,保持了每年500集左右的电视剧产量,同时通过整合人才、利用科技、资本运作这三大优势,突破原有单一生产电视剧为主的产品结构,开拓了电影、网剧、游戏以及综艺节目等内容板块。
电影方面,我们投资了刘德华主演的《解救吾先生》,成龙的《绝地逃亡》等作品;电视剧方面,《生死兄弟情》《大熔炉》等近十部作品在央视及全国其他平台播出。去年,电视剧《一代枭雄》《领袖》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全国十佳电视剧奖及金鹰奖。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一定兼具内容与形式的提炼和创新,我们愿意在这方面继续努力探索,呈现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
上海具有博采众长的海派文化,有自成一格的产业特色,上海的文艺作品也应具备国际化的水准,成为中国文化走向国际的桥梁,给大众的文化消费带来提升。这既是企业经营者的从业职责,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企业立足上海,将生产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具有品位,寓教于乐的文艺作品。
为世人弘美德为历史存正气
著名编剧、上海越剧院院长 李莉
这一年来的变化,作为编剧兼上海越剧院院长的我,感受尤其深刻:韩正书记的调研、各级领导的关注,一系列指导《政策》和《意见》的相继出台,推动创作渐至深入、人才有序培养、各种瓶颈问题逐步解决,甚至连越剧老艺术家们做了一辈子的剧场梦,也已经落到了实处,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最近几年,我先后创作了《挑山女人》《双飞翼》《甄嬛》(上、下本)《金缕曲》以及不久前脱稿的当代大戏《燃灯者》。这6部作品有一点是共通的:都是在道德与信仰基座上表现人的艺术。在作品的质地与品位中,创作者自身的修为与信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回想与两位年轻编剧创作《燃灯者》的过程,感慨尤为深刻。很少见到似邹碧华这样精力充沛、善解人心、充满智慧的干部;很少见到为解普通百姓之困,工作做到这样细致的法院院长;很少见到为了既定目标,敢于担当不怕得罪同僚上司的干部……于是,我们有了想写他的冲动。然而,要将这些感动我们的事例编成越剧确实很难,我们以一位年轻记者追踪采访所见和生发的感悟,构成了不同于往常的戏曲舞台空间。
戏曲创作很难,现代戏创作更难,描写近在身边的当代人更是难上加难。我们遵循了自己的创作冲动,或者说是邹碧华敢于担当的精神感召着我们,为写当代人、当代戏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我们明白:假如,在戏曲艺术作品中,不能为后人留下这个时代的人文精神,以及囊括在这种精神中的各种现代“痕迹”和反观于历史的思考,应该是艺术创作人员的失职。
用作品来弘扬真善美
上海电影集团公司著名编剧 王丽萍
10月16日,东方卫视、安徽卫视播出了我编剧的电视剧《大好时光》,11月4日,安徽卫视、广东卫视也将播出电视剧《岁月如金》。作为一名上海的编剧,我一直在创作生产的第一线。我觉得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需要落到实处,拿出作品来,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思想,弘扬真善美。
《岁月如金》写的是普通百姓从知青回城后英雄主义的故事,当初写时,很多人劝我,为什么要写那么主旋律的作品?担心这个戏不赚钱,吃力不讨好。可我非常想表达一种观点:认认真真生活,真诚对人、帮助人,就是有价值的,也是社会应当弘扬的。目前,这部由张丰毅、颜丙燕、左小青主演的电视剧即将播出,我也感觉到作为一个编剧的自豪,我们用良心写作,想用朴素的道理、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故事,来讲述中国老百姓的家庭故事,书写好平实真诚的中国梦。
我在写《大好时光》的时候,想到了当下互联网上年轻人的感受,作品不仅仅是给传统的电视剧观众看,也要给当下的年轻人看。我从男人的20岁、30岁、40岁入手,从新角度写当下年轻人的婚恋生活,让创作更有灵气和热情,表达要珍惜生活、珍惜美好的理念。
生活在上海,对这个城市是需要有责任感的,编剧可以把普通人的生活搬上荧屏,表达对世界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恩。希望通过我的作品,给上海电视剧带来更多热情和温暖。去年发起的“上海影视四季沙龙”今年也做了两期,得到很多好评。我愿意用我的热情去投入事业,并且为上海的影视剧创作带来更多作品。
传递正能量书写中国梦
上海市作家协会著名作家 滕肖澜
转眼一年过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耳畔萦绕,时刻提醒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必须沉下心来,脚踏实地,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从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汲取养分获得灵感,同时要洁身自好,耐住寂寞守住清贫,不做市场的奴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创造出文学性思想性兼备的文艺作品,用真善美、正能量,来书写中国梦,描摹出14亿人民心中的梦。
今年,我完成了长篇小说《乘风》,这是以浦东机场为背景的作品。主人公是刚毕业的年轻人,渐渐成长为机场乃至整个民航事业的生力军,我还描写了两位机场中层领导,他们不忘初心,致力改革。小说倾注了我对机场十几年的感情,正如小说后记中所写——“我要感谢我曾经工作过的上海机场,因为有她,我写这篇小说时才能如此理直气壮,底气十足。”
我的素材灵感来源于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曾经路过面包店,看到一位衣着考究的老太太端坐着喝奶茶,于是便有了短篇《星空下跳舞的女人》。中篇《美丽的日子》的由来,是“老娘舅”里的一段婆媳纠葛。生活赋予我们是无穷的,如何艺术地将生活呈现在小说中,值得探究。这有些像是画山水画,那些咫尺天涯的视觉抽离,浓淡相间的气韵色调,以及欲语还休的留有余地,也许正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小说艺术层面上的技巧把握。诗意地刻画现实生活,我希望能够做到这点。也许做人与写作都是一样,最极致的状态便是化繁为简,返璞归真,去寻求一份真真正正的纯粹。
把更美的艺术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上海芭蕾舞团首席演员 吴虎生
作为后辈的我,今天能够有机会在这里代表青年演员发言,深感荣幸,同时也感受到责任和担子。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拥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德艺双馨”就是我们青年一代演员所要终身努力追求的境界,要懂得淡泊名利,要懂得乐于奉献。
我从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的小男孩,到摘得国际芭蕾舞比赛桂冠,再到被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这些成绩和荣誉离不开党的培养,离不开上芭大家庭的关心。作为青年文艺工作者,我们要精益求精打造精品,大力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上海芭蕾舞团近几年在引进古典的基础上一步步打造中国原创芭蕾,从《梁山伯与祝英台》《花样年华》《简爱》到最新的《长恨歌》,我们的作品一步一个脚印,用舞蹈语汇传递中国的文化元素。随着上海文艺院团深化改革政策对文艺创作扶持力度的增大,艺术家们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将越来越受到社会、观众和市场的认可。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这是何等的使命和责任啊,我们一刻不敢懈怠,要记住承诺,担当责任,严格要求,不断奉献,把更美的艺术回报给社会,奉献给养育我的党和人民!
笃定信仰恪守诚信勇于担当
中国美协副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 施大畏
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就当下的美术创作环境而言,我们不缺领导的重视、政策的支持、资金的保障以及宣传的平台,但好作品是不是越来越多了?答案确实值得深思。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结合这些年美术创作发展的进程,回顾自己近40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会不时地从自身开始反思:是不是生活环境好了,与普通人的感情就淡了;画室空间大了,离社会生活就远了;市场有了,创作状态就浮躁了;艺术技艺精湛了,作品的内涵却浅薄了……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我们没能始终葆有纯粹之心,没能始终坚持“人民”在心中的标杆,也没能始终坚守好传统文化之根。一年来,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体会到只有做到笃定信仰、恪守诚信、勇于担当,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我是一个工人出身的画家,直到今天依然记得当年那些朴实的建筑工友,他们知道我喜欢画画,就让我做了最“奢侈”的工作——油漆工。在为工棚的食堂创作毛主席肖像的那些时日,我感受到做好一名专业画家的由衷的喜悦和崇高感……1978年,我进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成为一名专业美术创作者,在深入生活搜集创作素材时,白天写生,晚上记笔记,和老乡在大炕上唠嗑……这些来自普通人的真挚情感深深地印刻在我脑海里,那份尊重和期盼点燃了我创作的激情,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文艺工作者的价值和文艺创作的意义。我一直提醒自己只是普通群众中的一员,警醒自己莫忘初心,时刻保持进入艺术行列的初衷和美好理想,不忘手中所掌握的技能是党和人民交给我的,用手艺来回报社会和人民,把个人情怀融入到时代的情怀、社会的情怀中去,用艺术为人民服务,这是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的信仰。
随着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我们有时难免面临纯粹艺术创造和商业化市场运作之间的困惑。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尤其需要静下心来,让匆匆的脚步稍稍放缓,等一等灵魂的回归,让内心更加充实,让胸怀更加广阔。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而艺术的规律不变。艺术家的诚信就在于用心去真诚表达哺育他成长的那片土地和人民,接地气、爱生活、爱人民、爱真正的艺术,不辜负人民的厚望。只有我们心里始终揣着人民,心灵才会沉淀下来,诚信的确立、良知的回归,使灵魂回归纯粹的本源,用心思考,用情创作,才能使我们的作品有温度、打动人,得以回报社会。
最近我时常想起两句话,“一个民族存在一种艺术精神,画家应该是一块土地的儿子”,“一个人的文化,是他的立身之道”。什么是文化?一个哲人曾经说过,“文化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历史问题的表达”。没有历史感的民族何以有文化自信,在这个历史发展的转型期,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精神,树立我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当代文化人的责任担当。勇于担当起这个历史的重任,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在国际语境的话语权,自信地直面和思考我们的缺失,坦然面对自己民族文化中不足的地方而积极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坚守、发展和创新,是放在每一个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严肃课题,需要我们重新学习,在生活中汲取新的养分,在历史积淀的年代感中,从东西文化交融中寻找基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时代感,进而走向世界,在国际视野中建构起当代中国的艺术价值体系。
正如我所参与的历时5年的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和现在正在启动的“时代风采”主题创作项目一样,这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写照。同时,一个民族的文化也需要寻根问源,寻根可以重拾自信,问源可以凝聚力量,可以通过中国神话故事的系列创作,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再现朴素的古代哲学思想,用自己的作品讲好中国的故事。由此,从两个层面串联起重大主题创作项目所承载的完整使命,它是历史的回顾、当下的展现、也是未来的憧憬,这是我们所肩负的社会担当。绘画有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这个优秀传统需要今天的艺术家发扬光大,让绘画走出画室,走向更广阔无限、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在保持绘画“阳春白雪”艺术高度的同时,打通百姓的审美渠道。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的真情表达,真挚的情感来源于真实生活中真切的心灵感动。用自己的创作反映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心声,对于美术工作者来说任重道远。我们倘若能够常存高远,始终保持对艺术的初心、对人民的挚爱、对文化的敬畏、对历史的担当,美术创作必将迎来又一累累硕果的春天。
群文创作要有筋骨有温度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党总支书记 张洁
群文创作是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命力和源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好的文艺作品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决定了文化舞台价值的坐标,也确立了文艺作品的创作导向。
群文作品的根本目的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市民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海的群文创作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每年原创作品数量和质量都有提升,涌现了一大批符合“三贴近”要求、紧扣时代脉搏、表现现实生活、关注社会需求、反映百姓心声的群文节目和作品,展示了上海群文创作的整体水平,也在全国各类赛事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成绩的取得归根到底取决于对创作导向的准确把握。越来越多的群文作品,关注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城市里涌动的人文情怀,展现普通人的平凡与不平凡。连续举办3年的市民文化节,拉近了基层文艺工作者与群众的距离,市民演讲大赛、市民写作大赛等激发了大众的文化自觉。群众文化必须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唯有脚踩大地,立身于人民群众之中,群文作品才有筋骨、有温度,群众文化舞台才有内涵、有活力。
电影创作要以人民为本
合一影业首席执行官 朱辉龙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网络文艺”。作为一个基于互联网基因背景成立的电影公司,合一影业深感任重道远。
合一影业自去年成立以来,首先做的就是梳理平台上的用户内容资源,并针对内容特点、用户喜好、社会趋势,进行了开发规划。例如我们与中国导演协会合作,为平台上的年轻人提供未来接受名导扶持的机会;针对年轻创作人特点,与CCTV6等合作开发多屏电影渠道,为年轻创作人的作品提供孵化与发行平台。我们觉得,满足人民娱乐的需求,最佳的渠道莫过于来之于人民,还之于人民,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和主旨。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既参投了类似《匆匆那年》这样年轻人喜欢的电影;也投资了《智取威虎山》等经典作品。未来,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屏幕,我们会有更多样化的开发和内容合作计划,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多样化需求。
一部好作品,应有效实现艺术与商业平衡,保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合一影业成立之初就推出大数据、衍生品、新影人、IP等6大措施,通过人才、数据、IP、产业链拓展等不同角度保证作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