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伯龙根的指环》剧照。(艺术节中心供图)
昨天傍晚,连演3天的24小时版《尼伯龙根的指环》(以下简称“24小时版《指环》”)在一片欢呼和掌声中谢幕,台上、幕后、台下每个突破身体极限的人都难掩内心的激动,长达15分钟的谢幕,是对瓦格纳音乐魅力的注解,更是对台上艺术家们的致敬。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在朋友圈评价这场演出:“真可谓‘古典音乐也疯狂’!《指环》的魅力,瓦格纳的伟大,指挥兼导演库恩的狂想,乐队与歌唱家的马拉松——以及,上海观众的通宵一搏……”这也许能概括这部首次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演的通宵歌剧所带来的震撼。4场演出下来,可以容纳1200人的上交音乐厅主厅,除去为演员预留的席位,平均上座率达到八成。不少观众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带着抱枕、靠垫进场,堪称上交音乐厅史无前例的奇观。
银色山地车替代女神座驾
不同于大都会版一贯华丽的布景和传统的导演风格,24小时版《指环》简洁而极富创意,库恩将每一个细节都符号化,贯穿到戏剧与音乐之中。
第一场《莱茵的黄金》中,仅用几张桌椅、3个滚轴扶梯,便完成了原本复杂的布景。“人工全手动”替代了“机械全自动”,第一场莱茵河女神的妖娆、妩媚、性感,离不开3位身着黑衣的工作人员推动滚轴扶梯的功劳。第二场《女武神》里,银色山地车替代了9位女武神的座驾,策马奔驰的场面在舞台上幻化为骑车穿梭。而最后沃坦不得不夺走女儿布伦希尔德神性的场景,由一排6位身着红色长裙的竖琴演员齐刷刷地甩出长长的裙摆,在视觉上模仿火焰的效果,颇为惊艳。
第三场《齐格弗里德》堪称库恩版中最具童话魅力的一部,其魔幻色彩贯穿在三幕完整结构之中:手持玩具熊、愉快地跟随乐队节拍敲打诺顿碎片的齐格弗里德;布艺巨龙化身的巨人法夫纳;观众席上长笛模拟的小鸟;圆号奏出的齐格弗里德号角;手捧“火光”围绕布伦希尔德的人们……
对爱的赞颂永不吝啬笔墨
库恩在最后的完结篇《众神的黄昏》中融入了前三部中最重要的意象,直指瓦格纳终极的整体艺术观念——剧中多次出现洛格与哈根的苹果、沃坦与哈根的矛、布伦希尔德的马、莱茵女神的铁梯,它们与原作音乐中的主导动机相谐,演绎了瓦格纳理想的诗乐结合。
瓦格纳的“重口味”乐队一直都是乐剧中最核心的部分,它给戏剧提供了最重要的结构支撑。乐评人张菲儿说,看完《众神的黄昏》后,不由得赞叹库恩版是现存所有版本中手段最简洁、却对瓦格纳理念定义最精准的一版。当齐格弗里德与布伦希尔德相爱的瞬间,这位无畏、单纯的英雄懂得了爱与恐惧,成长为一位真正的英雄,而布伦希尔德也因为齐格弗里德,从沉睡中苏醒。与《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一样,瓦格纳对于爱这一永恒主题的赞颂永远不吝啬笔墨。
文汇报记者 周敏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