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战略的引导下,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希望利用自身平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各个艺术节中发起以“多样、合作、促进、示范”为宗旨的艺术节合作发展网络。打通文化疆域的“新丝路”,既是时代召唤,也是区域内互通灵感、资源共享的恒久诉求
昨天,第17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行“共谋发展,共商合作——‘一带一路’艺术节圆桌论坛”,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携1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2家艺术节共同发布《“一带一路”艺术节合作发展倡议书》。
在国家战略的引导下,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希望利用自身平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各个艺术节中发起以“多样、合作、促进、示范”为宗旨的艺术节合作发展网络。来自中国、捷克、印度、以色列等多国艺术节的代表在论坛上作主旨发言。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艺术总监刘文国说:“要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求同存异、各显特色、合作创新是必经之路;要增进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民心互通,文化交流是有效手段。”匈牙利布达佩斯艺术宫总经理恰巴·卡尔表示:“‘一带一路’是存在于区域内各国和地区的天然纽带,利用好这条纽带在各民族间传递文化,其历史意义绝不亚于经济上的合作。”专家们认为,多元、包容、合作是当今世界的潮流,投身其中,打通文化疆域的“新丝路”,既是时代召唤,也是区域内互通灵感、资源共享的恒久诉求。
多年互通使得平台建立水到渠成
比起拥有近百年历史的捷克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艺术节,刚举行了17届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显得年轻而充满活力。能与一些欧洲老牌艺术节并肩发起合作倡议,在刘文国看来,这是古丝绸之路发源国的使命,也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多年来坚持国际交流所积淀的成果。
单以今年为例,艺术节开幕大戏由中国和以色列艺术家联袂呈现,闭幕演出由俄罗斯舞者演绎印度史诗改编的舞剧——由始至终,艺术节就是跨越国界与传统的融合之旅。“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作品展”为艺术节展览项目集聚第一批人气,二胡艺术家马晓晖则用中英双语向观众描述二胡从丝绸之路传往中国,最后成为中国传统乐器的过程——从展馆到舞台,艺术节俨然“一带一路”璀璨文化的展示平台。
多年来,登上艺术节平台的包括俄罗斯马林斯基芭蕾舞团、乌克兰国家军队歌舞团、以色列国家交响乐团、捷克爱乐乐团、古埃及国宝展等世界级名团精品,他们都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从2002年开始,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设置的嘉宾国“文化周”,又让俄罗斯、埃及、印度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了集中展示平台。与此同时,中国艺术家们也通过艺术节的节目交易、推介机制走向“一带一路”沿线的各大舞台。河南华夏古乐乐团去过土耳其安卡拉音乐节、俄罗斯契诃夫戏剧节,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则应邀出席过布拉格舞蹈节。如此成规模互通合作,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已然成为各国各地区艺术精品交流的大码头,在此基础上,“一带一路”艺术节合作发展网络的建立不过是水到渠成。
多层次立体化沟通打开文化交流之门
倡议发出后,未来怎样走?这是论坛现场探讨最多的话题。来自中国、捷克、匈牙利、印度等国艺术节的掌舵人们不约而同提出,艺术节交流当不拘形式,多层次、立体化的沟通才能打开文化交流的大门,打开各民族的人心;交流的重点当着眼于青年,着眼于网络等现代化传播手段。
对于“一带一路”艺术节合作发展网络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刘文国表示,在此次初步达成共识后,各成员间可以交流演出资源,进行联合委约创作;通过设置节目交易会、演艺行业联席会议机制,推动网络内演艺资源相互输送;组织特别优秀的团队和艺术家开展巡演,互设“大师班”、工作坊,培育公共艺术素养。在中期目标里,相关各国和地区的艺术节可用3年左右时间互设落地办事处,加强交流合作;在更遥远的未来,则通过扩大网络涵盖的国家和地区数量,最终实现“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共同繁荣。
听闻倡议,印度新德里国际艺术节总监普拉拉德按捺不住欣喜。作为本届艺术节嘉宾国,印度艺术家们带来了享誉世界的宝莱坞歌舞秀和深具人文底蕴的印度文明图片展。但在普拉拉德看来,文化周时间有限,而拟建的艺术节合作发展网络将会有长远效应,“我渴望着印度的悠久文化能乘上‘一带一路’的‘大篷车’,驶进各个国家和地区”。
一切正如捷克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艺术节总监罗曼·贝勒所说:“‘丝绸之路’是属于古代的,而我们今天通过新的网络合作在这条路上播撒交流的种子,正在打通一条未来的文化之路。”
文汇报首席记者 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