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民冒雨到四行仓库参观。本报实习生 陈嘉明摄
本报讯 (记者 王翔)78年前,四行仓库八百壮士以血肉之躯坚守四天五夜抵住了日军的多番进攻,成为中国军民顽强抗战的一种精神象征;78年后,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技术人员不仅以现代理念和科技手段重现了历史遗迹,更让四行仓库实现了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转变。在昨天举行的“上海抗战遗址保护技术交流会”上,来自全国工程技术行业的学者们以四行仓库整体修缮恢复工程为例,探讨了在上海这座中国近现代建筑遗产最多的城市中,如何在开发建筑遗产功能的同时让老建筑实现重生。
昨天下午1点,尽管下起小雨,但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前,前来排队参观的市民还是络绎不绝。来自宝山区的72岁老人孙珂牵着孙子排在队伍最后,他告诉记者,很早就从电视上看到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开放的消息,现在亲眼看到修缮恢复后的四行仓库,就是他小时候记忆中的样子。
国家级建筑设计大师、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深总建筑师唐玉恩,此前曾参与修复外滩和平饭店,此次担任了四行仓库整体修缮恢复工程的总设计师。她告诉记者,此次四行仓库整体修缮,除了邀请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实验中心对四行仓库西墙进行修缮施工,工程技术人员还考虑了抗战纪念馆的功能性,在保障参观人流安全、空调通风、可持续利用等功能上下了不少工夫,开发其艺术审美和历史文化价值,让历史遗迹“重生”。